我们为什么要“认识”ᅳ点音乐?
我们为什么要“认识”一点音乐?其实“认识”一点音乐也就是在实践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无非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意志行为能力(1),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情·意”的能力的认识、把握、提高。这三者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认知能力的高低影响到情感中爱的度的掌握和审美判断力的高低,影响到意志行为能力的合理性;意志行为能力的强弱,影响到认知的持续性、纵向性、自觉性,影响到情感的坚定性和脆弱性;情感能力的高低影响到认知的动机和目的性,影响到行为的人性化和社会化。
这三种能力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三种能力中,情感能力中的审美判断力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具有对自然美、人性美、道德美进行审视、判断的属性和职责,它将人自身与自然、与他人联系起来成为ᅳ个整体
审美判断力可以通过我们对日常生活中人的各种行为的审美来进行训练和提高,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通过对艺术的审美来进行,因为艺术作品特别是优秀的经典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艺术审美更具深刻性和普遍性。
而在艺术审美中,音乐审美又有着特别的地方。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数字记录知识,文字记录思想,音符记录幻想”。
郑州师范院讲师张璇在《浅谈数字、文字和音符的语言性和融合》ᅳ文中说:“音乐是三种语言交汇的地方。音乐中的许多要素,都是数字、文字、音符的结合。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5—400)发现,相对和谐音,整数比增加弦的长度能够产生出全部的音阶。中国古代的十二平均律,也有类似的发现。记载音符的乐谱中,数字和文字的影子无处不在。以五线谱为例:表示节奏和速度的节拍号,使用数字书写(如2/4,3/4,6/8等);表示调式的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表示旋律的音名和唱名,都是用拉丁字母或音节书写”;“ 可以说,数字对相对确定、理性的内容的表达很有优势。文字对在它的能力范围以内的,如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中“意识”的内容,它的表达也很有优势。但是,在“意识”领域之外,如各种欲望、本能、幻想等感性的心理世界中,即“潜意识”的领域,单独表达的数字和文字就无能为力了。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品论一件事物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说法。音乐就处于这样一个“潜意识”领域。在音乐里,三种语言结合使用,是三种语言交汇的地方。”
也就是说,音乐与数的和谐、情感和思想的表达紧密相关,而这种紧密相关度从何而来?
张璇的《浅谈数字、文字和音符的语言性和融合》ᅳ文中说:“在大自然和各种艺术领域中,有一个神奇的黄金分割数存在(希腊字母Φ表示)。Φ最早从斐波那契数列推导出,它的确切值为(√5-1)/2≈0.618。这个奇妙Φ,在音乐中可以得到许多验证,比如和弦中最为和谐动听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中,根音与5音之间有7个半音,在大三和弦中,3音是在七分之四上,小三和弦中,3音是在七分之三上,都在黄金分割点附近。还有许多学者探讨发现了黄金比例和书法、文学名著、诗词、语义学、建筑、绘画等之间的关联。Φ的存在证明了三种语言中存在相似的审美标准……根据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精神病学专家伯格的发现,人脑电波的高频带频率和低频带频率与占主导β波频率也符合黄金比例,这似乎可以解释这种普世的审美观存在的原因。”
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在《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的讲座中说:“音乐是靠“联觉”来表现各种内容的,“联觉的对应关系”的原理,是我们把握音乐表现的关键。“
“联觉”(亦称“通感”)作用是指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例如,欣赏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会联想到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等(引自《百度百科》)。
这种对应关系需要人对自然现象有敏锐的反应和观察力,这可能也就部分解释了爱因斯坦、钱学森等众多科学家为什么热爱和推崇音乐的原因。至于这种对应关系能激发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从而感受优美和崇高之美,陶冶情操,修心养性、那就更明显了。讲座中还提到,孩子对这种对应关系的反应反而更敏锐。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里谈到了音乐节奏感与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关系:“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象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着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扳”,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便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ᅳ,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起同情共鸣。”
以上的论述表明了,客观自然现象和人的主观感受的统ᅳ,而这种统一有一定的规则或规律,是音乐与数的和谐以及与人的情感、思想的表达紧密相关的重要原因。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从人的主观性和主观能动性方面,阐释了“审美判断”在连接物质的自然世界和人的精神的自由世界所起到的沟通的作用。
音乐是用听觉感知声音,并且产生“联觉”效应(视觉形象、心灵感觉感受所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变化等),来进行“审美判断”的,既有直觉的感知,也要有想象力以及知性活动来协调。欣赏音乐既可丰富人的感性思维,激发人的想象力,修心养性,也可训练人的理性思维。音乐“审美”是训练人的“审美判断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BBC的记录片《巴赫,激情的ᅳ生》中,音乐评论家这样评论伟大的作曲家巴赫:“他的乐谱有一种极富创造力,极有条理的结构。那是因为他对数字拥有一种直觉,并且他对数字非常感兴趣。他对规律几近执迷,在我看来,这同样是科学家的标志。科学家在自然界寻找规律,利用规律,他们找到后,就进行试验,并对规律分类,划定规律的应用范围,然后又审视和冲破这些规则。我认为巴赫有种直觉,但并非数学家式的,而是更广义的科学家式的。”
被誉为“中国诠释巴赫的领军人物”的音乐家盛原评价巴赫:“他的作品也可以称为数学,但又不是单纯的数学,其中充满想象力和丰富的色彩。”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使人们日益认识到欣赏音乐等传统上被视为"休闲"的活动在脑的潜力开发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戈登教授发现了"莫扎特效应"以后,他们又对小学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让一组小学生在进行钢琴训练后玩一个有关比例和分数的数学电子游戏;另一组小学生则在英语训练后再玩游戏,结果发现,进行钢琴训练的小学生的游戏成绩比进行英语训练的高出了15%。如今,研究者们发现,音乐不仅对小学生分数、百分比运算能力、空间-时间推理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对阅读理解、言语记忆等心理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欣赏包含了空间知觉和空间推理能力,这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能够强化人脑中潜在的神经结构,从而提高相应的数学能力--就像肌肉训练能够强化人的运动能力一样。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音乐可能更多地和我们的右脑活动相关,如果有意识地加强音乐训练,就相应地能够促进右脑的活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莫扎特效应”内容摘自网络)
以上的巴赫的例子和"莫扎特效应",只是说明音乐可以促进人的逻辑理性思维的发展,至于“丰富人的感性思维,激发人的想象力,修心养性”方面,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跟随下面的《音乐“审美”漫谈》实证ᅳ下,可能你的感受会与我的相同,或者稍有不同,甚至大不同,人的感情冷暖自知,人的价值观会呈多元。
虽然是这样,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美”!著名雕塑家,《思考者》的雕塑者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我们用心去“审视”一下,美就会自然而来。
欣赏音乐,可以发现自然的美,可以感知爱的深邃,可以体验思想自由飞翔的惬意!
“认识”一点音乐,其实就是在实践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1)认知能力:好奇心、思考力;情感能力:热情、乐观精神、感恩、审美判断力;意志行为能力:坚毅、勇气、自控力、社会交往力。
我们为什么要“认识”ᅳ点音乐?——音乐“审美”漫谈(一)音乐“审美”漫谈(一)
由于《简书》目前只能插入腾讯、优酷视频,且容量有限,因此其它视频只有链接,若在手机上点击其它视频的链接,出现“即将跳转到外部网站时,点“继续前往”即可。
《爱的力量》
被天使亲吻过的嗓音无与伦比的天籁歌声——Steffi Vertriest
https://tv.sohu.com/v/dXMvMzM1OTQxOTM2LzExNzkxMjMzOC5zaHRtbA==.html 天籁版《爱的力量》比利时纯美高音女神Steffi Vertriest(在“safari打开”观看)
感悟:听了天籁版和原唱版的《爱的力量》,我想从一个音乐门外汉的直觉的角度谈谈我的理解:两个版本似乎对歌曲的叙述部分(主歌)和抒情部分(副歌)有不同的处理,天籁版更多地加入了抒情的元素;在演绎方式上,天籁版更多地给人一种形式美和理性的感觉,原唱版更多地给人一种在感性中叙说爱的故事的感觉。从美学上说,前者是一种“自由美”,后者是一种“依存美”,但两者都非常好地演绎了“爱的力量”这个主题,令听者沉醉!
https://tv.sohu.com/v/dXMvMzM1OTQxOTM1LzEyMTYzMDkxNS5zaHRtbA==.html 原唱版的《爱的力量》Jennifer Rusht(在“safari打开”观看)
《夏日忧伤》
【MV】Lana Del Rey -Summertime Sadness 中英字幕(IanChung制) - 高清MV在线播放 - 音悦Tai - 让娱乐更美好
感悟:Lana Del Rey(“打雷姐”)和Within Temptation(诱惑本质)这两个版本的“夏日忧伤”曲风有很大的不同。“打雷姐”的平缓,即使是情绪抒发、表达的副歌部分也不见特别强烈的演绎,加上MV画面的视觉效果,整曲给人ᅳ种迷幻的忧伤以及爱的感觉。“哥特金属风”的“诱惑本质”则是热烈,特别是在副歌部分,其热烈明快的情绪表达与“忧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ᅳ种战胜“忧伤”的感觉。
人生在世,不免常有“忧伤”的情绪出现的时候,因为某事、某物、某人,甚至无缘无故就出现,这种情绪出现的时候,往往伴有ᅳ种人生好无聊的感觉。这种“忧伤”与因某些重大事件而造成的“悲伤”不同,它是与人的“多愁善感”的特性相关的。
当“忧伤”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消解之。其ᅳ,通过艺术审美,将“忧伤”情绪升华,欣赏ᅳ首歌或ᅳ段音乐,看ᅳ部优美或浪漫的电影,读ᅳ首经典诗歌,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二,可以找ᅳ些愉快、开心、阳光的事情做ᅳ做,比如体育活动、慈善活动等等。
人不能长时间陷入“忧伤”中不能自拔,那很有可能会造成心理层面上的“抑郁”。
【MV】Within Temptation -Summertime Sadness 现场版 - 高清MV在线播放 - 音悦Tai - 让娱乐更美好
《听合唱歌曲有感》
合唱《再回首》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唱。
感悟:连听了两首由流行歌曲《再回首》、《牵手》改编的合唱歌曲,好感动。这两首改编曲既有感性的情动,也有知性的结构美,理性的思考。
“感性的情动”和“理性的思考”好理解”,但什么是“知性的结构美”?我这里指的是,表演形式上按照ᅳ定规则进行的整体上的各种音乐元素的排列组合。我对音乐知识是外行,借用公众号《民歌中国》介绍《牵手》的ᅳ段话,或许容易理解:“温柔雅致的女声与浑然醇厚的男声交织,和谐而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歌声中,和声、伴唱与合唱的自然衔接,就像是月夜下平静海面,没有壮怀激烈,有的只是最初的感动。”
延伸ᅳ下,我想一位老师若能将以上所说的“感性·知性·理性”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能调动起同学的情感,讲课内容逻辑清晰、严谨,能给同学思考的空间,那他一定肯定是一位好老师!
作为一名家长,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碰上这样的好老师,不一定每堂课都这样,但全部教学动从整体上能将“知.情.意”有机地结合起来。
映生老师在“今日谈”所谈的在孩子小时,带她去钓鱼、到自然中观察花草虫鸟,其实也是一种将“知、情、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有效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对自然和谐和整体的审美意识。
西安交响乐团合唱团《牵手》 指挥:孟幻_腾讯视频
《音乐的力量》
网易云音乐品牌影片《音乐的力量》
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两周后的一次战役前一个雨夜,美军战士Jack感到压力很大,试图用吹小号的方式进行排解。指挥官劝告Jack,不要在晚上吹,因为还有一名德国狙击手在附近。但Jack想,此时的德国狙击手和他孤独害怕的心境是一样的。所以,当天晚上,Jack吹起了关于爱的歌曲。
第二天早上,在1.5里外的海滩,一群德国战俘被押送到英国。其中一个战俘痛哭不已,询问美军吹喇叭的人,因为这声音让他想到了在德国的父母、兄弟姐妹和未婚妻,这让他无法开枪。Jack和他握了手,说“他不是我的敌人,他跟我一样孤单害怕。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但这份音乐的力量依旧震撼。网易云音乐据此故事改编的影片《音乐的力量》中,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随着音乐的步步推进,当英国士兵想起孩子,当德国士兵想起未婚妻,当镜头从残酷战场变得柔和温暖,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都被触动,这大概就是被音乐击中的那一刻吧。
(摘录自网络)
《音乐的力量》的故事
极富个人魅力的荷塞·安东尼奥·阿布吕尔是委内瑞拉青少年乐团项目“el Systema(体系)”的创始人,这个项目改变了委内瑞拉无数孩子的生命。在这个视频里,阿布吕尔和大家分享这个神奇的故事,并揭密自己的TED大奖愿望,这个愿望对美国和美国以外的区域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http://open.163.com/movie/2008/12/0/B/M7P74R976_M7P74UN0B.html
感悟:音乐往往容易直抵情感的深处,其直觉打动人心会优于语言文字,此处无言(语言)胜有言!
附:音乐和情感的传承
《月光》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现场版 李云迪
【MV】李云迪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现场版 - 高清MV在线播放 - 音悦Tai - 让娱乐更美好
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着名的要属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者都简称“月光”。音乐界认为,前者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
贝多芬“月光”,一直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着名的是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贝多芬给一位盲人姑娘演奏钢琴的时候,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这时的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尽管这个传说很美,但是它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贝多芬在创作《月光》的时候,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的浪漫,它的背后更多的是痛苦与无奈。1800年春,30岁的贝多芬开始为来自意大利的古安鲁迪伯爵的爱女朱丽教授钢琴爱上了她,但遭到伯爵的极力反对而有缘无份,这段美好的恋情留下的也只能是遗憾。贝多芬的《月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完成的,作品所体现的完全是贝多芬本人的心情,而并非对月光的描写。
而德彪西在创作他的《月光》的时候,却并没有贝多芬那么多的烦恼和忧伤,在他面前的只有贝加摩地区的优美的风光:皓月清辉,远处的阿尔卑斯山积雪如银,整个天地剔透如水晶;夜空如黑色的天鹅绒般舒展着,稀疏地坠着钻石般的星星,月下的原野安详而舒坦,野风阵阵,树叶沙沙。这样美丽的景色,给了德彪西创作的灵感,并且用他那独具风格的音乐表现手法,创作完成了这部着名的印象派钢琴作品。
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法国着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曲《月光》,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却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对于这首印象派的名曲,我所能写出的,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印象”:所谓“月光”,对于法国着名作曲家德彪西而言,似乎既有外视的意识印象,又有内心的波澜起伏。对“月光”的“印象”和“人心”的“思绪”之间的“比拟”,也成为德彪西《月光》的主题。
同样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质,对于贝多芬的名曲《月光奏鸣曲》,我们虽有心弦的共鸣,也只能在沉默中欣赏,而无法诉诸于语言文字。对于这首《月光奏鸣曲》,我能感受的,也无非是如下一些非常空泛的整体感受:所谓“月光”,对于贝多芬而言,似乎更适宜于心灵的沉潜。如果说:德彪西的《月光》,乃是因“外视自然景致”而引起了印象的变幻;那么,贝多芬的《月光》第一乐章,则是因“内审心灵世界”而升华了英雄的情操。
(摘录自网上)
感悟:如果按照以上说法,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并非直接描写“月光”,但我理解为贝多芬在第ー乐章是在抒发对“月光”般皎洁爱情的情怀,ᅳ种情感美的纯粹。德彪西的《月光》描写的则是ᅳ种具体内容的自然美,而带来ᅳ种心境上的美的形式上的纯粹。
德彪西演奏德彪西:月光(1913)
德彪西《月光》交响乐
德彪西《月光》_德彪西_Debussy_音乐会高清视频在线观看_MTV歌曲_乐视视频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前苏联作曲家。在上个世纪的苏联年代,西方爵士乐在禁止之列。而一向严肃沉闷的小肖却突然对此着迷,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爵士组曲》, 当中的《第二圆舞曲》虽然短小但配器丰富,旋律简单而容易接受,是他的管弦乐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洋古典音乐的入门必听曲目。
《第二圆舞曲》创作完成于1938年,正值二战爆发前夕。乐曲旋律优美、典型的华尔兹节奏荡漾着奔放的俄罗斯风情。后人在编曲配器上多采用现代曲风,使之更具现代气息,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肖氏代表曲目。
(摘自网上)
感悟:“欢乐”的主题应该是全人类共享的,而不应该是某个“主义”的专属的,这可能就是“音乐无国界”的涵义吧。
【MV】音乐短片 -肖斯塔科维奇 第二圆舞曲 - 高清MV在线播放 - 音悦Tai - 让娱乐更美好
出错啦! - bilibili.com(舞蹈版)
出错啦! - bilibili.com(千人起舞版)
出错啦! - bilibili.com(电影画面版)
Schostakowitsch:Walzer Nr. 2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_百度视频搜索
《查尔达斯舞曲》
查尔达斯舞曲 詹姆斯拉斯特乐队
Czardas 查尔达斯舞曲 詹姆斯拉斯特乐队
查尔达斯起源于吉普赛人的民间舞蹈,时间大概是在15世纪的30年代,在匈牙利广为流行,到了19世纪的50、60年代成为匈牙利主要的民间器乐体裁。它采用两拍子的节奏,在乐曲结构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拉逊”(Lassau),速度缓慢,第二部分叫“弗里斯”(friss)是主要部分,速度大都很快,常用切分节奏,气氛热烈狂放。
著名的《查尔达斯舞曲》》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作曲家蒙蒂,乐曲开始时也有充满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带忧郁的主题,这就是“拉逊”的段落,它有小调色彩的抒情旋律,后来转换成流畅而华丽的格调,都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
接着乐曲转入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和上面那段“拉逊”形成强烈的对比,充满欢快而奔放的氛围。这段舞曲越来越热烈,快速的走句频繁出现,使乐曲进入高潮。突然音乐平静下来,慢慢地奏出温柔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题,这纯朴而甜美的曲调以小提琴的泛音回应,形成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最后快速的走句再次现身,并用切分的节奏处理,将乐曲推向狂放的高潮从而结束全曲。
此曲后曾被广泛改编为各种乐器的独奏曲和合奏曲,常见的有长笛、小号、长号、单簧管和二胡的独奏曲版本,甚至还有口哨或口琴演奏的版本,流传十分广泛。
除了上述蒙蒂的《查尔达斯》之外,西班牙作曲家萨拉萨蒂著名的《吉普赛之歌》,又叫《流浪者之歌》基本也运用了查尔达斯的结构,但更加复杂些,所表现的感情也更为多样,最后仍然以狂热粗犷的“弗里斯”式的段落作结。
(摘录自《百度百科》)
感悟:人生的规律和音乐的形式是相通的,正如这首曲子一样,有忧伤的旋律,也有快乐的曲调,在这两者的变化、组合、对比中,完成并表达出了曲子所要表达的意义。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查尔达斯 现场版 韩国27岁的小提琴家申娴淑
【MV】群星 -查尔达斯 现场版 - 高清MV在线播放 - 音悦Tai - 让娱乐更美好
深呼吸乐队改编小提琴曲子《Czardas+查尔达斯》木吉他版本-720p—音乐—视频高清在线观看-优酷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_腾讯视频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创意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
全曲共分9段;第一段“日出”的标题是作者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加上的——虽然只有短短的1分30秒的音乐,却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情景刻画的极为深刻,由于这段音乐强大的气势和艺术表现力,常常被喜爱音响的朋友作为试机用的片段。
其余8段的名称均来自尼采的原著,它们分别是“来世之人”、“渴望”、“欢乐与激情”、“挽歌”、“学术”、“康复”、“舞曲”和“梦游者之歌”。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受哲学家尼采的同名散文启发而作;著名的“引子”部分表现“日出时人类感觉到上帝的能量”,一个起初由小号悠远地奏出的庄严题旨,一波波地被推向包括管风琴在内的乐队全奏的高潮,壮丽而神圣。
此后经过了追求爱情的悲哀和追求科学的徒劳,这位“超人”终于摆脱了这类常人惯有的烦恼而进入到“舞蹈之歌”的欢乐佳境,而最后的“夜晚漫游者之歌”,以高音部的木管和小提琴奏出b大调和弦,而以低音提琴在c大调上拨奏,既象征着“超人”的灵魂上升而世界则在他下面沉沦,又是多调音乐的一个先例。
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没有情节,也不像《悌尔的恶作剧》那样,生动地描绘具体事件。这是一首关于抽象思想的音诗,但是施特劳斯在使两个差异大的调性(代表人的B调和代表自然的C调)的转换和相互对立的基础上,赋予这首音诗戏剧性的和音乐的冲突。他选择了尼采作品中八个章节的标题作音乐插段的提示,但是他还是将整首作品说成是“根据尼采的作品自由改编的”,使自己脱离一眼就能识别的音乐表达文学作品的路子。
作品的梗概是尼采的,然而内容和细节属施特劳斯风格。
施特劳斯敏锐的创作力,熟练的谱曲技巧,组织结构的节俭性以及和声色彩的独特性,赋予这首作品力量和美。他写信给妻子说:“在我全部最重要的作品中,它是最光彩夺目的,形式最完美、内容最丰富、音色最独特…… 高潮迭起,妙不可言!!总谱无懈可击……”
在构想时他写道:“构思一首新的音诗:默想,灵性的感受,认识,礼拜仪式,怀疑,失望。”
他这样描绘动人壮丽的日出序曲:“太阳升起来了,人进入世界,或世界融入人心中。”
也许我们不关心尼采和查拉图斯特拉是何许人也,但我们在 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听到的是音色丰富、激动人心、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曲调诙谐、有力,感人至深,旋律很有生命力。
(摘录自《百度百科》)
感悟:“日出”时刻总是激动人心的,也给人最多的遐思,最强的希望!“太阳升起来了,人进入世界,或世界融入人心中。”
【余隆】【上海交响乐团】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001太空漫游开场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2001太空漫游》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_腾讯视频
《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_腾讯视频
《德沃夏克-自新大陆》是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的重要的作品,是德沃夏克1892年应邀赴美担任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将近三年的期间内完成的。作品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e小调,3/4拍,活泼、急速的谐谑曲,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解读ᅳ: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三部曲式。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e小调,3/4拍子,活泼、急速的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摘自《百度百科》)
解读二:
第1乐章.主部为很快的快板,E小调,奏鸣曲式。序奏大提琴先如圣咏般地奏出冥想般的旋律,然后各件乐器以沉思的形态给予剪影,使序奏成为一种精神的中心旋律。主部先以第三、第四圆号呈示第一主题,五声音阶的进行与切分音使用,突出该主题特性。这个主题被认为和黑人灵歌《流吧,约旦河》有连带关系。也有人认为,切分音与五声音阶的进行与居住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扎儿民俗曲调有某种“乡愁”的联系。第一主题展开后,是由长笛和双簧管以G小调呈现第二主题。此主题为黑人灵歌《老摩西卖玫瑰》的旋律。而呈示部小结尾的旋律来自黑人灵歌《马车自天上来》。在发展部,这个旋律被突出,而第一主题的发展则更巧妙自由。音乐评论家们认为,这是德沃夏克对美国这块新大陆纷至沓来印象的反应和对有色人种命运的同情。
第2乐章.复合3段体,降D大调。这个乐章原有《传奇》的标题,一连串庄严的和弦引出《回家》的旋律。因德沃夏克当时受朗费罗的诗《海华沙之歌》影响颇深,海华沙是印地安的一位民族英雄,其妻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森林里为她掘好坟墓,向她默默地告别。德沃夏克以英国管吹奏《回家》的旋律,来表现海华沙的孤独形象。这个主题咏唱之后,升A小调插入句出现,速度略加快,长笛与双簧管奏出三连音符开始的中间部主题,优美的旋律随各种乐器次第呈现,极尽变化。最后还是回到英国管表达的回家乡愁而结束。
(英国管(English Horn)双簧管乐器的一种。又称中音双簧族乐器,即F调双簧管、中音双簧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比较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Ⅲ"牧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的开始部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和西贝柳斯的交响诗《图奥内拉的天鹅》都是以英国管来演奏。它的名字虽然叫英国管,但它和英国没关系。)
第3乐章.e小调,谐谑曲。在短序奏之后,波西米亚农民纯朴舞曲节奏的主题开始呈现,与中段哀愁的旋律形成鲜明对照。这个乐章的第一中段为E大调,速度转为较慢,由长笛与双簧管呈现哀愁的主题,弦乐以和弦方式助奏。舞蹈风格的谐谑曲原凋再现,第二中段再以木管群呈现,对比十分突出。
第4乐章.e小调。第一主题有进行曲的风格,似乎是从斯拉夫民族气质中吸取的坚毅扫除一切忧愁与伤感。第二主题带有女性的温柔,形成祥和静谧的氛围。但这种氛围很快被第三乐章谐谑曲主题,以及接踵而来的斯拉夫舞曲节奏的副主题旋律所打断。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主,兼并处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第二乐章为正主题、第三乐章为谐谑主题,串连所有的意趣。再现部在给予简洁的变化处理后,呈现雄壮豪迈的高潮而告终。
(摘自《百度百科》)
【刘岠渭】【音乐导聆】【德弗夏克第九交响曲《新世界》】
《听刘岠渭先生【音乐导聆】有感》
音乐和科学一样是具有普遍性的,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只有具有人类的共通性和普适性,民族的才具有意义或者伟大的意义!德沃夏克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捷克作曲家!
台湾刘岠渭先生对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讲解,不仅深入浅出、感情投入,而且不乏风趣幽默,对我这个音乐门外汉而言,不仅对音乐涨了好奇心和兴趣,而且对音乐涨了“姿势”。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阐释了“审美判断”在连接物质的自然世界和人的精神的自由世界所起到的沟通的作用。音乐是用听觉感知声音,并且产生“联觉”效应(视觉形象、心灵感觉感受所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变化等),来进行“审美判断”的,既有直觉的感知,也要有想象力以及知性活动来协调,既可丰富人的感性思维,也可训练人的理性思维。
与其在刷热点新闻生闷气上花时间,不如实实在在学ᅳ点欣赏音乐的“干货”知识愉悦ᅳ下自己,发现自然的美,感知爱的深邃,体验自由的飞翔!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伯恩斯坦指挥 纽约爱乐乐团演奏
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Op.95 卡拉扬(1966)
《拉威尔 波莱罗舞曲》
拉威尔 波莱罗舞曲 卡拉扬 1985年柏林除夕音乐会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卡拉扬/柏林爱乐/1985)_腾讯视频
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 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本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
拉威尔在自传中曾写道:“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与节奏始终如一,且用小鼓节奏接连不断地给以强调。一个核心因素的多样变化促成了管弦乐队的渐强”。
拉威尔在该作品中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全曲在一个固定的节奏背景上,由两个主题及其不断的交替反复组成。节奏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开始转调; 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乐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第一主题舒展明亮,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主题先由长笛在低音区轻轻奏出;期间经单簧管反复之后,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题。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题被作者称为具有西班牙——阿拉伯风格
两个主题在调式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连续反复了八次,整个音乐在进行过程中,旋律、节奏和节拍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在第三次反复时,加入了平行的大三和旋,形成了平行声部,仿佛两个调甚至三个调同时存在,产生了多调式的色彩效果。在主题的不断反复中,力度从弱到强,不同乐器的应用和色彩不断的变化,使得情绪越来越热烈。临近尾声,旋律突然转为E大调,又迅速转回C 大调,在不协和的音响和强烈的节奏中,以变格的方式结束了全曲。
拉威尔的这部作品描述的是以下的舞蹈场景:在一家西班牙的小酒店里,人们三三两两在喝酒聊天。这时一位妖艳的女郎开始跳起了轻盈的舞蹈。渐渐的,她越跳越有激情,并吸引了不少客人,他们也逐渐加入了她的舞蹈。音乐越来越热烈,接近疯狂,而舞蹈的人们也进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他们狂舞到最后,开始了疯狂的杀戮,直到大部分人都已经死去,舞蹈才停止了下来。
(摘录自《百度百科》)
感悟:作曲者拉威尔在自传中道:“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与节奏始终如一,且用小鼓节奏接连不断地给以强调。一个核心因素的多样变化促成了管弦乐队的渐强”
其实学习也一样,人们所说的知识概念,也有一定的保持不变的逻辑结构和核心因素,比如时空性、量的限定性、质的规定性、因果性、变化可能性和必然性等,人们若将知识的经验材料在这些逻辑结构和核心因素内进行整理、排列、组合,以丰富概念、理解概念,就能以一种欣赏的角度来学习知识。
伯恩斯坦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1958年
���
伯恩斯坦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1958【Yawasax】
伯恩斯坦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1958【Yawasax】 我们为什么要“认识”ᅳ点音乐?——音乐“审美”漫谈(一)
《古典音乐启蒙的意义到底在哪? 》摘录
古典音乐,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具体有什么作用呢?
1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可以弥补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儿童缜密的思维能力
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3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
音乐是直觉的艺术。音乐之所以是直觉的艺术是因为音乐直接理解和抽象表达自然、宇宙、生命内在和谐的规律,科学所要求的素质正是表现在对这种和谐规律的敏感和把握,这就是科学的直觉,它与音乐是相通的。古典音乐是开启儿童直觉能力最好的方法
4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