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一个人的努力都能配得上自己的野心。

说到阶层这个词语,总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经济、社会地位等等的一系列名词,而把大学生跟阶层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容易体会这些抽象的名词背后支撑着的现实。
那大学生应该是处在哪个阶层的呢?
几天前跟一个最好的闺蜜出去逛街,我俩都是标准而又最普通的大学生,家离得城里的商场比较远,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才赶到那些看似繁华的商店街区,以前去买衣服我们都会毫不迟疑的选择去便宜的店铺,对那些高档的商场敬而远之。这一次,她说想去看看,即使知道肯定买不起。
以前只是觉得这些东西离我们很遥远,因为太贵,而当真正亲眼去看的时候,看到最便宜的鞋也要二百多,还是打过好几折的东西;而随便一件不起眼的短袖也要一二百块钱。而我们平常穿的可能大多都是几十块钱的衣服或是鞋子,这种强烈的对比总会让人在心里产生巨大的波澜,我们也不例外。
我记得当时看到一件短袖,很普通,看价格却是三百多块钱。我半开玩笑似的跟闺蜜说:“我这身上穿的一身全加起来都赶不上这件短袖值钱呢!”于是两人同时狂笑,但后来仔细想想这种自嘲的背后,应该有一种反思在里面。或关于大学,或关于经济,或关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其实透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我看到的是现在大学生的旺盛需求与经济实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我觉得这应该也是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的难题吧。
其实要回答或者说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对大学生所处的阶层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或者对大学生的定义应该更明确,在我看来,大学生这一群体应该是最尴尬的一个阶层。之所以说尴尬,是因为,在大学生的经济“自理能力”上,还处在几乎是不能自理的阶段;而在对“生活经费”的需求上,却几乎可以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军”。总的来说,在经济方面,大学生群体就像是一群“没有自理能力的成年人”,想要的太多,能得到的却有限,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也是大学生面临的学习跟赚钱之间的“艰难抉择”,而学习跟赚钱,是不是鱼跟熊掌的关系呢?
关于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惑着我的难题,而我们又都知道,大学生最本质的任务还是学习,大学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跳板,在这里我们积累知识和经验,进入社会才能更游刃有余。而赚钱呢?则应该是在保证自己的首要目的实现的前提下,用最良性的方法去实现它。
之所以说用良性的方式,是因为最近几年看了很多关于女大学生“裸贷”的新闻,在我看来,这种问题出现的根源正是在于这个矛盾,当然她们自身的错误选择和主观认识是不可否认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她们面临问题时选择的处理方式却更令人深思。
这种现象应该可以算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就是没有用良性的方式去实现自己对经济的过分需求。
与之相反,我们却有很多种良性的途径去实现自己适当的需求,我们可以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这应该算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既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奖学金,另一种就是兼职,大学生的兼职市场五花八门,有家教这种知识型的,也有送外卖,餐厅或是超市服务员这种体力型的,我自己就做过给编写中学辅导书的公司校对的兼职,虽然赚的不多,但收获的却不只是那几十块钱。
其实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兼职,只要是良性健康的方式,只要是积极的,就是值得去花费时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靠自己的力量赚来的钱,更是一种成长和经历。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