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墙 | 被误导的那些思维

作者: 百里圆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11:38 被阅读132次

文|百里圆

图片来自网络

古典老师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是2010年,与现在已经时隔九年了,而我才读到这本书,当然很庆幸自己还是读到了。有一种说法是:“只要开始就不晚。”

每个人的经历和关注点不同,读完的感受当然也不同。在过往的岁月中,的确有很多思维一直困扰着我,当然也包括现在。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很多,发现很多事情困扰我的原因,并不是我认为的样子,这便潜移默化地动摇了我的那些日渐固化而不自知的思维。

001 原以为的多尝试,其实是“开始爱好者”

以前有过一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每一种成功似乎都近在咫尺。现在想想真不知道那股自信的劲是从何处来的?

一直是想要尝试,什么都爱做一点,至于开始之后,似乎都没有多大心思去琢磨了,因为心思又看到了另一个开始,结果可想而知。

有很长一段时间,似乎陷入了不断开始、喜欢开始的阶段,就像书中提到的“开始爱好者”。

如今细思极恐,因为太多无疾而终的开始,可能是尝试,更可能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所以,多尝试并不是多(无疾而终)开始,多买书并等于多读书,多开始也并不等于多收获。

002 原以为已经掌控了的生活,其实是假象

“开始爱好者”会慢慢有另一个感觉––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自己突然感觉很弱小很弱小,甚至禁不起任何的失败。

这种恐惧就会慢慢在心里滋生,让人慢慢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因为从心里上是努力的,只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才没有结果的,所以并不是自己的责任,自己也是“受害者”。

生活中,这类“受害者”很多,通常倾诉这种“无辜”遭遇的人,希望别人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对自己心生怜悯,给自己一些鼓励,而且深信自己能做的更好。

可能那些话只是出于安慰,鼓励者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受害者”却信以为真,以此来缓解自己的恐惧。等事实日渐明了的时候,就会觉得更加恐惧、无奈甚至绝望。

与“受害者”对应的则是生活的“掌控者”。它的特点是:失败时找到新的可能性,自省,改进,行动。而不是逃避,抱怨和推卸责任。

还有一种是我看完书之后自己总记得的。它是:交叉型思维,那就是思想上是掌控者思维,但在行动上仍然是“受害者”思维。

我就属于这种交叉型思维,这种思维可怕之处在于:看似是自己生活的掌控者,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003 原以为失败是不够努力,其实是“比较”

每天都能看到无数的成功案例,某某获得融资了,某某买房了,某某升职加薪了……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了,这种进步和成功的速度也太快了。

甚至给人带来一种“恐慌”,也正是这种感觉,让人明白什么叫做“没有进步就是在倒退”,因为很多人在赶超你。所以,并不是不努力造成的失败,而是别人的成功凸显了自己的落后和失败。

古典在书中提到一位青年拿到两万的年终奖,异常兴奋,迫不及待地进行分配:犒劳父母,宠爱女友和努力的自己等等。但得知另外一个朋友拿到四万年终奖的时候,他的兴奋劲儿一下化为乌有。

其实在没有比较的前提下,这位青年并不是失败的,通过自己奋斗有所收获,是成功的。但是不恰当的对比,让他感觉失衡,很大程度挫败自己。

换个角度思考自己,或许在自己身上也拥有着很少人拥有的东西,只是目前的受到了思维的局限。

不要拿自己的失败去和别人比,因为怜悯并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更不要拿自己的成功去和别人比,因为成功的定义并不是比别人成功。

004 原以为“成功”触手可及,其实是小概率

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机会,去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但是广为人知的成功,并不是“触手可及”,相反是小概率。

很多的成功并不是靠时间的堆积就能够获得的,除了勤奋、努力以外,背后还有那些看不到却有效的方法、孤独的学习和适应时代发展的运气。

有一个成语叫做“触底反弹”,所以接受自己不一定或很大程度上不会成为广为人知的成功者,是很有必要的。

站在最低点,可以定义只属于自己的“成功”,这个就是大概率了。比如能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优于昨天的自己,就是在走近自己的成功。

《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中有一幅图,见下图:

图片来自《拆掉思维的墙》

成功不在乎你站的有多高,而是你走的有多快。生活中高开低走的人生屡见不鲜,他们犹如站在高处的人,但是没有速度的话,也总要被赶超。

结语

如果不花太多时间去围观和评价,专注自己该做的的事,打磨自己,应该会找到或者理解别人为什么那么优秀吧?

古典在书中提到劳拉回复美国微软前高管的一封信,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你已经拥有很少人能够拥有的东西——确切地知道自己每一天在做什么,而且很确定应该怎么做。”

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确切地知道每天需要做什么,即使当下不知道怎么做,依旧要努力地寻找如何做的方法。

新年马上就到了,愿你在新的一年中收获优秀的自己!新年快乐!

首发公众号“百里圆”。

相关文章

  • 拆墙 | 被误导的那些思维

    文|百里圆 古典老师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是2010年,与现在已经时隔九年了,而我才读到这本书,当然很庆幸自己还是读到了...

  • 那些被误导的“标准”

    我的孩子不够好……也许有人会告诉你说: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我也想做一个好家长……也许有人会告诉你说:什么样的...

  • 察验那些被误导的观念

    看了作者格列柯南的文章这些年被误导的关念,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疑心非常重的人,原因不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也不是不愿意...

  • 2020-11-11

    《幽默力》阅读 训练误导思维 段子本质上,是一种误导思维,所以,想写好段子,需要训练自己的误导思维,首先要做的事,...

  • 万万没想到

    用理工科的思维看待世界! 一、文科思维 真实的世界中人们更容易被情感,细节,情境,画面感所误导。无法做出正确...

  • 拆墙,拆墙!——读《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一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总是被推荐给年轻人阅读,因为要让年轻人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活出一个精彩的自己。事实上...

  • 我被网络鸡汤误导的那些年

    经常会在说说或者微博看到一些简短的被大量转发点赞的心灵鸡汤,被未谙世事的我们奉为真理。 然而,就是在这些被我...

  • [Page-A-Day] 9/100 摆摆 《故事》

    文摘: 那些不能把握我们短暂人生真谛的作家,那些被现代世界的虚假繁荣所误导的作家,那些相信只要掌握了游戏规则生活便...

  • 惯性思维的误导

    文/向哲 真相 荀子在《劝学篇》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

  • 由鸡蛋是否适合食用引起的思考

    保持自主思维,避免被人误导。既然我们都是教育的结果,与其被教育,不如主动教育自己。与其道听途说,不如自己认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墙 | 被误导的那些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k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