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已过半
今天,娃娃们开始期中考试。意味着,这个学期,又已经过去了一半。后半个学期,高考、学考、中考,一个接一个的大考来临,那日子真的如穿梭一般,跑得更快。时间啊,真的是这样来去匆匆,转瞬即逝!
监考了整一天,还有晚班,还要看试卷,不过,也没觉得那么累。当你不把累当回事的时候,累也会识趣地离开。
六七个小时的监考,活动一下头部、颈部、腰部、腿脚,再看看孩子们,看看试题,看看考场,看看考场外能见到的那一片天,尔后再把思维之马的缰绳打开,任它天马行空,最后再还写点儿感受什么的,真不觉得有多长。下考后年级主任对我说:“辛苦了!”我说:“不辛苦!”一点都不是虚情假意。
从根本上说,辛苦不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在心的感受。这就能解释得清楚,为什么有的人什么都不做,他也会觉得累;而有的人,一天做到黑,一年做上头,他从来都不说累,不说苦,甚至还乐在其中。
今天,学生的写作驱动目标是“小大之辨”,觉得很有意思。大与小的辩证法,对于不谙世事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未免过于抽象和空洞。但对于经历过几十年人生风雨的人来说,却有的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受: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小不为,大难成;小细节,大成败;积小流,成大海;行小善,积大德;小舞台,大世界;小人物,大精彩……
小和大是不同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着存在。没有小,无所谓大;没有大,也无所谓小。小可以变大,大也可以化小;小变大可以成就人,小变大也可以毁灭人,这就是生活中小与大的辩证法。
但生活的风雨经历得少的人,往往喜欢大而不喜欢小。住房子喜欢高楼大厦,吃饭喜欢大鱼大肉,遇到问题喜欢大喊大叫,路见不平喜欢大打出手。也因此,追求得很辛苦,失望得很凄凉,就是没懂大小之辨。
生活的哲学是必须有足够的生活才可以懂的,所以不能奢求年少的人都懂,最多提醒他留意这生活的辩证法,鼓励他去探求这生活的辩证法。船到桥头自然直,终有一天,生活会把所有人教成哲学家。不单是懂得小大之辨,还能懂是与非、对与错、有和无、美和丑、福与祸等各种生活的辩证法。
新教材、新高考之下的语文考试,从高一起就直奔高考的写作目标。这样的改变有喜也有忧。喜的是思辨力的主目标很突出,忧的是刚从初中过来的孩子,还很缺乏思辨力的基本素养,对这样饱含哲学深意的思考,还有点像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想找出几个能拟出好标题的学生难都,要找出文章又有逻辑,又富含事理分析的人来,那更是难上加难了。现在的新教材编写,看似高大上,但根本看不到语文的终极表达能力——写作训练能力培养的系统规划,漫天撒网,像是带着孩子在造空中楼阁,孩子的写作水平能提高才怪!
想起了上学期的学生作文竞赛,从高一到高三,写出来的作品几乎千篇一律,没有几个学生可以走自己的路,把自己擅长的写出来,把自己鲜活的灵魂彰显出来,好心痛!
本学期已过半,高一年级很快就要结束,看到不少孩子学习的脚步很慌乱,我自己也还有点懵。孩子们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冲。而我决定退后一步,吃透教材再说。
时间太匆匆,但不妨碍自己做出最清醒理智的决定。为自己庆幸,终于知道该走哪条路,该如何走了。
2023年4月17日 星期一 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