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起: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
内容: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
意义: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发展:宣传变法
(1)组织变法
(2)创办报刊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3)宣传观点:变法图强。
(4)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3.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背景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背景3: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积极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积极作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积极作用: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积极作用: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1.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2.皇帝无实权
3.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