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采茶最适宜的时节,须得是农历二、三、四月。
作为制茶的第一个关键环节,采茶还有什么特别讲究之处呢?且看下文。
跟我一起读《茶经》19 · 采制好茶还得看天色原文:
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意思是: 肥壮如竹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碎石的肥沃土壤里,长四五寸,形如刚刚抽芽的薇、蕨嫩叶一样,要趁着清晨露水还未干时采摘。
上等的茶芽是生在“烂石沃土”中的,与前面《一之源》中“上者生烂石”一致。
此处提到“凌露采焉”与现今不同。现在称这种带露采摘的茶为“露水青”,由于鲜叶含水量过大,不但增加制茶难度,而且制出的茶水分重、香气不足。所以,现在对“凌露采焉”并不特别强调。
跟我一起读《茶经》19 · 采制好茶还得看天色原文:
茶之牙者,发于从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
意思是: 瘦如犬牙的芽叶,生长在灌木丛生的地方,对有抽生出三枝、四枝、五枝的茶树,应选择其中欣秀挺拔的采摘。
原文: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意思是: 当天有雨不采茶,晴天有云也不采。
“有雨不采”与现今相同。雨天采的茶叫“雨水青”,出于“露水青”同样的原因,有雨的天气是不适宜采茶的。
而“晴有云不采”,这点现如今做不到,非要等晴空无云,那就很可能耽误采茶的最佳时节。所以,现在只要是晴天都可采茶。
跟我一起读《茶经》19 · 采制好茶还得看天色茶采回来了,下一步——制茶。
原文:
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意思是: 在天晴无云时,采摘茶叶,放入甑中蒸熟,后用杵臼捣烂,再放到棬模中拍压成饼,接着烘焙,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叶就制造完成了。
不仅采茶需要在晴天无云之时,制茶也同样。
跟我一起读《茶经》19 · 采制好茶还得看天色此处,唐代蒸青饼茶的全部生产流程工序,陆羽只用了十四个字。与《二之具》中制茶工具相互对应,简洁而清晰。
确认过眼神,惜字如金、言简意赅,是茶圣陆羽的风格。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