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糖豆学院 · 疯狂读书营书评区万卷好书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41:《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41:《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20:08 被阅读12次

文/杜豆豆

你是一个聪明的家长吗?你会和孩子说话吗?

这样的问题,相信每个家长都会犹豫。说实话,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和孩子说话,但是,孩子听不听你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喽。

你是不是常会听到这样的妈妈抱怨,我那个儿子呀,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拿我的话当耳旁风;还有这样的,我闺女从来都不和我掏心窝子,不知道她想什么;或者,我儿子倔着呢,我说东他说西,反正,就是不听我的。

反正,说来说去,和孩子说话,想让孩子听进去,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想找到灵丹妙药吗?那你可以换个脑子了。换脑子?太可怕了吧。当然不是真让你换个脑袋,而是让你改变一下你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模式。

瞧,今天请出一位高人:著名的“0岁方案”和“早教革命”的创始人,冯德全老师。

冯德全老师写了一本很实用的书,书名叫做《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是2009年由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家庭教育类图书。

冯老师从教54年,创建我国第一个早教研究所,讲学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和海外一些国家,被公众誉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

《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这本书共25章,内容相当丰富,有案例故事、有分析解释,也有技巧方法。书中总结出了最能说服孩子的25种对话模式,囊括了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方方面面,不仅告诉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什么,什么样的话能让孩子信心十足,而且帮助父母解决怎样从正面、积极、健康、亮丽的角度去审视、肯定、表扬和激励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自信自强,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和幸福快乐的人生,是父母必读的亲子教育图书。

今天,我就来摘录一些小故事,来学习其中的几种对话模式吧。

1 你会激励孩子吗?

有位妈妈,孩子的每次家长会,她都参加,可是,听到的都是老师的责怪。幼儿园是,老师说他的儿子有多动症。小学时,老师说他儿子智力有问题,全班倒数第二。初中时,老师说,这孩子考上重点的希望不大。从家长会回来,她没有把老师的话讲给儿子听,也没有批评孩子。而是选择了把这些坏消息留给了自己,告诉孩子说,老师表扬了你。

幼儿园时,她告诉孩子,老师说宝宝很棒,原先可以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可以坐三分钟了。小学时,她告诉孩子,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认为你可以超过你的同桌,他排第21名。初中时,他告诉孩子,老师说你很棒,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他哭着说,我知道自己不聪明,是您......

不管老师怎样评价孩子,孩子的母亲都没有因此而看低自己的孩子,而是看到孩子的进步,用一次次满怀激情的夸奖成就了孩子的美好未来。

母亲是孩子的天使,不仅要保护孩子,更要用激励去引导孩子的心灵成长。

自信心的建立,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你天天浇灌的是自信的清泉,它自然会长成一棵大树;倘若你每天都是用自卑来浇灌它,长大后,收获的必将是一棵矮草。

2 你尊重过孩子吗?

有位妈妈下班回家,发现儿子冒着大雨在院里挖石头,并且还真的找到了一块漂亮的石头。于是,跑来给妈妈欣赏。妈妈本来看儿子脏兮兮的,想好好教训儿子一顿,可看到儿子无邪的脸,不由改变了主意。

孩子天生是好奇的,他能用他天真无邪的眼睛看到我们成人看不到的美。就像《小王子》里所说的,你要用心去看,很多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孩子的兴趣,就是他去发现的动力,是他在用心去感受和认识世界。

这是一件小事,但如果妈妈一怒之下打骂儿子一顿,以后儿子心中会存有阴影,因此放弃去做许多事情。

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也正是这样的不同,才是他的闪光点。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因材施教,教育的成功,就是发挥出孩子的优势。“天生我材必有用”,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理想,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

3 你信任孩子吗?

教育孩子,目标是为了孩子成长。倘若失了初心,硬是去套制度,强制孩子绝对服从,这个制度还不如没有的好。

有位妈妈为女儿制定了一套学习时间安排制度,女儿也同意了按规定玩游戏做作业,到时间就休息。

突然有一天,妈妈出差提前回到家,发现女儿在房间里聚精会神地玩玩具,而且没有完成功课。

妈妈看到女儿在玩玩具,怒火中烧,对女儿大发脾气,而且,完全不听女儿的解释,还惩罚女儿不许周末到同学家玩。

妈妈的过分,激恼了女儿,女儿将自己锁入房中,再也不愿听从妈妈的话。

当父母看到孩子有不合适的行为时,应当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相互信任,才能够让孩子的潜能得到绽放。被动的制度惩罚,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结果,反而容易伤害亲子感情。

想要孩子走好自己的路,就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孩子,让孩子从内心发挥出主动性,这样,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4 你会抚慰孩子吗?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有个男孩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可是,一次测验他的数学却考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分——75分。

他觉得自己考不好,妈妈一定会批评他。

可是,他的妈妈却笑着说:“妈妈相信你一定尽力了,下次测验争取考好一点。我对你有信心。”

孩子成绩不好,内心一定也是难过的。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这时,如果父母再添一把火,除了徒增伤害和仇恨,并没有起到激励孩子努力的效果。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及时给予孩子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然后,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下次努力;最后,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不断进步提升才是考试的价值。

5 你会赞美孩子吗?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随随便便说话。孩子的心,往往比成人更为敏感。

有个小女孩,有一次,她一个人在家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妈妈一回来,就说:“哇,是谁这么勤劳,把屋子收拾得这么干净!”妈妈发自内心的夸奖,让露露从此爱上了家务劳动,她总想给妈妈一个惊喜。

当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发自内心,只有真诚的赞美,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也会因为你的赞美而被激励。父母的赏识,是孩子自信的最初来源,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赏识孩子,要看孩子自己的进步,而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盲目比较,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的长处相比。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都应当保持平常心,这样,当发现孩子长处时,才能发自内心地赞赏。

6 你会批评孩子吗?

孩子犯了错,如果横加批评,或者粗暴惩罚,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位妈妈对爸爸说,派出所找了她,说他们的儿子跟几个同学在假期里偷过几家商店。爸爸没有找来儿子揍一顿出气,而是保持了理智。

他先是在其他家人面前只字不提这件事,为孩子保住了自尊。

三天后,他很随意地和儿子聊起了《法制报》上的一桩偷窃案,让儿子意识到做小偷的危害。

后来,在派出所责令儿子退赔挥霍掉的200多元时,才以借款名义和儿子约法三章,从此改正错误。

儿子果真从此洗心革面,学期末,还拿回了一张奖状。

这位父亲教子有方的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们要有批评的艺术。正确的方法是:

1)正面引导:简单指出错误后,对孩子的品性加以肯定,激发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加以引导、指明出路。

2)尊重人格,对事不对人。

3)避免当众批评。

4)看准时机,及时纠正。

5)相互配合,父母要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6)肯定与批评话语的比例不低于5∶1。

7)勇于自我批评和承担责任。

7 你会和孩子聊天吗?

和孩子聊天,要持着和孩子平等的姿态,而不是高高在上,一开口就“诲人不倦”。

有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明明是东东先把我的鞋子踢掉了,我才扔了他的衣服。可张老师却只批评了我,没批评东东。“

妈妈说:“肯定是你有淘气了,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呢?你看人家毛毛,多听话!……”

“妈妈,你总是帮人家说话,我不要听!”孩子不耐烦了。“你不要听我也要说……”

妈妈说个没完。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与妈妈谈话了。

父母和孩子谈话,要避开5种错误的谈话方式:

(1)唠叨型:孩子懂的道理,唠唠叨叨。

(2)迁移型:别人的不好,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

(3)提审型:不信任孩子,用主观臆断审问孩子。

(4)揭丑型:当众揭孩子的短。

(5)对比型:拿别家孩子长处比自己孩子短处。

总之,要做孩子的挚友,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

8、 你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吗?

数学考试成绩下来后,小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妈妈,我得了58分。”

“啪!”一记耳光落在儿子的脸上,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个58分,我看你太不成器了!”

没过几天,小强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考卷,100分!他“飞”进家门:“妈妈你看,100分!”

“叭!”一个响亮的吻印在他的脸上。“哈哈哈……我的儿子真好,真乖。”

这个故事,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却形象地让我们看到中国父母对于分数的过度重视。

中国的考试体制,让家长的功利心越来越重。分数决定了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能不能上重点中学,能不能上好大学,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等等一系列前途问题,想到孩子的前途,家长的焦虑就自然升起来了。

家长的焦虑影响了自己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孩子在一张考卷面前,感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是压力和烦恼,而不是探索和学习的快乐,这势必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要认识到考试只是一次知识的检验,分数不重要,提高更重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要努力了,一次次有进步,就一定会有收获;多鼓励孩子和自己比。

9 、你会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吗?

没有健康,功名利禄都是一场空。

一天,宁宁回家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我在学校里一个朋友都没有,下课时同学们都在玩,我什么也不会。同学们下课都在玩篮球、乒乓球,他们都嫌我打得不好。”

宁宁从小到大妈妈只关心他的学习,从来没有让他到外面同小朋友们玩过球。现在孩子长大了,自尊心很强,球打得不好,当然不好意思和同学们一起玩了。

聪明的妈妈,从小,就该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健康成长。

家长要想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爱锻炼身体的原因。一般说来,孩子不爱锻炼身体,有以下几种原因:孩子的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家长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孩子们的锻炼兴趣不能实现。

想要孩子天天锻炼身体,作者给父母提了6点建议:第一,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第二,要从小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第三,让孩子养成爱好锻炼的生活方式。第四,坚持正确的锻炼法则。第五,视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第六,不能溺爱,让孩子持之以恒。

10、你能培养出孩子的优秀心理品质吗?

比如,下面这个关于嫉妒心的故事。

小刚放学回来,就冲着妈妈喊:“妈妈,现在当班干部的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讨好老师吗?我比他们能力强,学习也比他们好,竟然没有被选上,真是太郁闷了。”

妈妈说:“噢,是这样。那你嫉妒他们吗?”

小刚有点委屈地说:“妈妈,你知道我也挺想拥有这个机会的。”

妈妈安抚孩子:“妈妈理解你的感受。但是,好好想一想那些被选上的人身上有什么你没有的长处。”

小刚说:“除了会拍老师马屁,他们还会和同学打成一片。”

妈妈说:“那你是不是光为了学习,为了竞选,忽视了和同学的关系呢?”

小刚:“妈妈,你猜对了。我回来的路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一定会再努力的。”

孩子的嫉妒心常常反映在以下问题上:因别人学习好而嫉妒;因别人受表扬而嫉妒;因别人受到老师重视或与老师关系好而嫉妒;因同学之间的亲疏而嫉妒;因别人有较好的衣服、文具等而嫉妒。

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放任不管,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如果孩子嫉妒心过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那么,如何进行引导教育呢?作者给出了5点建议:第一,给孩子讲清嫉妒的危害。第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第三,培养孩子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第四,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第五,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好了,今天的解读就为你介绍到这里。

最后想多说一句的是,这本书中的很多例子都相当经典,常被各类亲子教育类书籍和文章所引用。

一书在手,相信父母们能够更快地掌握怎样和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本文结束)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41:《这样说孩子最能接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uh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