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雾里看“仁”

《论语》:雾里看“仁”

作者: 康康2022 | 来源:发表于2023-02-08 11:45 被阅读0次

    【原文】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宪问篇14.17)

    【译文】子贡道:“管仲不是仁人罢?桓公杀掉了公子纠,他不但不以身殉难,还去辅佐他。”孔子道:“管仲辅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还受到他的好处,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落后民族)了。他难道要像普通百姓一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山沟里自杀,还无人知道吗?”

    【读后感】

    自去年11月份开始读《论语》,算起来这已是第四个月。

    《论语》对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的,它如同一片巍巍然耸立于世人面前的皇家宫殿群——紫禁城,金碧辉煌,气魄宏伟,极为壮观,你无法忽视它的存在,不得不抬头仰视它的巍峨壮丽,若想一探究竟,却常常找不到其观赏的入口,更何况当今的读者和《论语》之间还隔着艰涩难懂之乎者也的文言文障碍,以及2000多年来思想的更新迭代?

    《论语》如此好又如此难读,因此很快出现了众多《论语》周边书籍,化身为导游,带领孔子儒家思想的仰慕者们登堂入室,参观游览。

    旅游,有人喜欢说走就走,有人喜欢缓缓筹划之,有人喜欢去人多热闹的网红打卡地,有人另择曲径通幽处,有人喜欢听导游说让导游引领,有些人独爱自由地冒险。

    我是一位说走就走出发前不做攻略,到了地方也不请导游,不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扎堆的旅行者。在《论语》的冒险中乐在其中,不觉得孤单,也不觉得乏味,如果说一个人只有在找到她真正喜欢的东西,她才是真的快乐,我想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

    在紫禁城转悠了四个月,对它绝还谈不上深刻了解全面认识,只能谈得上不再陌生,而儒家思想中的几个重要主张,比如“仁”、“孝”、“礼”、“义”等,还有点雾里看花,所以读书笔记很少写到。

    不过今天,我想在前面长长的文字铺垫之后,简单地总结下孔子对“仁”的看法。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中关于各类人士(孔门弟子、各国君王、权臣、有志之士)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的记载,少说也有十几处,孔子每次回答的角度(答案)都不一致。另外,对于某某人算不算仁德这种直接询问,孔子绝大多数时候推脱说不知道。在他的心目中,“仁”是最高道德境界,不轻易许人以“仁”,除了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先人,孔子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中,很少有人能得到他老人家的一个“仁”,然而,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是例外。

    【知识关联】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篇18.1)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篇15.37)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张篇19.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雾里看“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cq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