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如果你思考了还不会用,它一定是有问题的 —— 程序员室友对戴森吸尘器架给予了这个批评。
我们常说好的设计是『不要让用户思考』,这个思考了还不会用的产品,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呢?
每个戴森吸尘器都会附赠一个置物架,可以把吸尘器挂置在架子或墙上,保持屋内的整洁。然而我发现,程序员室友仍然把吸尘器放在地上充电!而置物架就孤零零的立在旁边。询问原因说是放在置物架上,就无法插电源头。
作为戴森脑残粉的我瞬间就怒了,这可是戴森,怎么会做出这么反人类的设计!一定有办法放在架子上且同时充电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6148/466715b1068a053e.png)
其实,从置物架造型来看,很容易发现组装方法:电源穿过置物架,卡入放置架的电源头预留口,就完成了。这么简单的操作,为什么竟然难倒了一位资深程序员,还被冠上坏设计的title呢?
但事实是:虽然我1秒就发现了安装方法,但完成安装却用了至少半个小时。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6148/fa66d57e9ce2daaf.png)
问题出在哪?
1. 电源头与置物架预留口不匹配,导致安装屡屡受挫
电源线头和置物架载体插口匹配不够巧妙,不能顺畅的插入匹配的预留口。这是整个安装环节中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我一度受挫到认为自己之前get到的安装方式是错误的。最后只能...用蛮力解决。
2. 完成安装后,因为是固定死的卡口,很难再取出电源头
一般的插入式卡口,都会设计成可活动的开关式,既能插入,也能通过辅助按键,顺利抽出。但戴森也许是为了节省材料成本,也许是认为一般用户安装完成不会再拆开,又或者就是设计没法在有限的面积做灵活开关 ~ 总之,当我想再次把电源头从卡口取出,靠纯人力是无法完成的。最后仍然是用一字起+蛮力解决。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6148/cb014eabe3fb244b.png)
回想这个事情,让我想到咱们的交互设计原则
操作前可预期,操作中有反馈,操作后可撤销,减少挫败感
1. 操作前可预期
操作前能够明确预期,执行这个操作会带来什么结果。
戴森的电源头与卡口的造型匹配,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用户预期到安装方法。这也是我最终完成安装的关键环节。
在互联网产品中也是同理,用户每一个操作前,都应该能清晰的知道,点击后会有什么反馈。很少有用户会耐心尝试每一个未知的行为(探索游戏类除外)。当操作结果不符合用户预期时,容易来较高的页面蹦失。比如广告图内的商品,在落地页根本找不到;点击前以为是品牌宣传介绍,结果落地页是售卖商品等。
2. 操作中有反馈
在执行操作过程中,给到用户反馈 ;这个操作是否有效、成功、带来了变化等等。
在戴森置物架的安装过程中,因感知不到匹配的 “ 咔-嚓 ” 感,不顺畅的反馈让我感到失败。几度怀疑安装方法的正确性,甚至想要放弃。
在互联网界面中的热区(可点击区),我们会通过鼠标从指针变成手型、热区状态变化等方式,让用户确认该区域可点,就是同样的道理。
3. 操作后可撤销
完成一个操作后,如果对操作结果不满意,可以提供撤销该操作的路径。
当我把电源插头安装在置物架上后,无法再拆下来,当时的内心反应真是非常崩溃。
使用互联网产品时,大家的注意力很短暂,做出一个操作的判断是很迅速的。容易发生不小心点错了,或者点了才发现理解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操作可撤销可以快速帮用户回到初始状态,同时增加使用的安全感。
4. 减少挫败感
设计上应避免给用户带来误解,导致失败操作。在发生失败操作时,也应提供妥善解决的其它分支操作。如果多次尝试失败,用户会放弃当前操作,甚至离开你的产品。
以上 ~ 就是周末的YY。
以及,我发现程序员和设计师的思维模式真的有很大的不同。程序员往往会明确行为结果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每一步操作;而设计师则会针对目标进行无数的尝试,方法是在实践中想出来的。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我观察到的程序员和设计师 ~不过,我们都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顺手+易理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