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02806/8610b873b7b6ad2d.jpg)
1991年我高中毕业,未能考上大学,一脚踏入社会,开始了我人生之初的上班经历。当时我原本还想再复读一年,可是父亲认为我出来上班正是一个机会,如果错过了,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有,更何况复读的压力太大。权衡再三,我只得接受现实,走上参加工作之路。
在父亲的帮助下,我进入一家小工厂当了一名实习电工。父亲认为,电工的工种相对轻松,关键是能学一门技术,一技旁身可保将来有碗饭吃。然而我的心里却一点底也没有,惴惴不安的。我问过一些人,传统的看法是,学理科的人学电工更有优势,而我当时恰恰学的是文科,跟电工的知识没沾多少边儿。在我的印象中,电工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一不留神被电着可不是闹着玩的,每年农村也经常有人发生触电事故,这些都让我心中发怵,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工。
记得我第一次上班的那天,我兴高采烈地与新参加工作的同伴一起到人事科主任那里领了调令。同伴的调令上在工种一栏赫然写着“电工”的字样,而我的调令上则写的是“机修”。我一头雾水,心里一下凉了半截。父亲只好领着我到人事科核实。原来是那名新上任的粗心的女人事主任弄错了,我们虚惊了一场。
我们的工厂虽然不大,却有十几名电工,分内线、外线、和仪表班。我当时在内线班学习电工值班知识。当然这种分班只是一种分工,电工技术其实是无法简单分开的。譬如说,内线班的人也要学习爬杆,整理外线路的知识,还必须对仪表的知识有所了解。外线班的电工同样必须掌握一些电工知识的基本技能,仪表工也是一样。
作为一名值班电工,我们必须保证生产车间所有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出了故障能够及时处理。我第一次值夜班是跟一名老电工师傅一起上的。记得那一次,车间的电器出了点故障,我跟着那位师傅一起到车间配电房察看。在一间不大的光线不算明亮的小房子里,我看见屋内一字排开摆放着好几台电柜。在电柜的后面是一些控制电器,地上、墙上密密匝匝布满了粗细不等的线路。那些电线千头万绪,密如珠网,零乱不堪。我一见,头都大了,心想:这线路要是出了点毛病,从何查起呢?真佩服那些老电工呢!
那些电器发出“嗞嗞”的响声,伴着室外机器的轰鸣声,那种噪声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烦躁。老师傅在一只电柜后面拧下三只白色的旋盖,说是保险烧断了,让我回总配值班室去取。我一想这是小事呀,作为新电工跑跑腿儿也是应该的。我连忙回到值班室,四处逡巡了一番,怎么也没找到“保险”。我心里一下有些着急,心说是不是老师傅记错了。那时没有对讲机,更没有手机,几百米的路程我只得原路返回。
![](https://img.haomeiwen.com/i7702806/ca67830a7ebb81e1.png)
老师傅见我两手空空,便有些不高兴,就说值班桌上就有保险的,怎么可能没有。无意中他拣了一只白色的圆形的熔断器芯给我看,说那就是“保险”。我一下如醍醐灌顶了,可刚上三天班的我对这完全是陌生的呀!我一直以为保险就是保险丝呢,哪知道它还会长成别的样子?这事让我感到惭愧,心里更感到学好电工知识的紧迫性。
从现在看来,老实说,当时我们工厂的电路并不复杂,但对于一名新人来说,一切又都是陌生的,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很多的,更何况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知识总在不断更新,没有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学好电工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我过去有一些初中物理知识关于电学的一些基础,但那些显然是不够用的。我找来一本技校里关于电器知识的老教材学习,那本书内容翔实,一些电路图与实物接图相对应,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从我一段时间跟着师傅们值班的经历来看,要应付车间电气设备的维修,掌握接触器的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把一台接触器拆散,反复拼装,对它的结构与原理终于稔熟于心。又在图纸上画出接线图,结合按钮、热继电器、电机综合保护器、小型断路器,用实物电线联接好二次线路,不断调试,掌握控制原理。弄懂了线路的原理,在值班中遇到一些小故障,我心里便多了几分底气。当然理论有了,关键还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譬如说一台设备的按钮无法启动,我们来分析故障原因,无非就是二次线路中存在着断路或短路的现象。如果是断路,就要查保险是否熔断,相关线头连接部位是否松脱,电线是否有折损断裂部位,停止按钮的常闭触点是否可靠连通,启动按钮的常开触点是否能有效接触,热继电器及电机保护器的常闭触点是否保持畅通,接触器线圈是否断路等等;如果电路中存在短路现象,同样要查二次线是否破损粘连,接触器线圈有无短路等等。
虽然我们有了理论知识,但在具体操作中,有时处理一起故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就曾亲见我的一名同事找不到故障原因而偷懒的。当时晚班一台电机无法启动,同事查了半天仍然找不到原因,生产小组长不高兴了,因为耽搁时间太久,自然会影响产量。情急之下,同事找来一根方便筷,直接塞在了接触器磁铁缝隙里,就这样对付着用了一夜。自然,同事的这种行为也遭到了车间主管的严厉斥责。如果他平时的基本功练得再扎实一些,也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作为一名电工来说,值班饮酒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当时,我们班上有位老师傅,他是个“酒下芦”,一餐不饮酒便觉闷得慌。值班不饮酒本是常识,领导也曾警告过他多次,可他置若罔闻,当成耳旁风。有一天晚上,酒葫芦喝得酩酊大醉去上班,半夜车间电器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去找他。醉意醺然的酒葫芦拿着一支验电起,东戳戳,西碰碰,没找出个所以然。最后反而在检查的过程中,验电起裸露的部位不小心挨到两相火线上,造成短路事故。酒葫芦的一只手掌大面积被电弧灼伤,至今看到他的手仍花花点点,令人触目惊心。
那时候,从总配电房到各分车间的电路都是通过电杆的裸露铝线架设的,不像现在大多采用预埋电缆布线。架设线路的角铁(专业术语叫横担)年久失修会腐蚀,所以经常需要更换。这些原本是外线工的活儿,可是后来,车间实行优化组合,人员精兵简政,没了外线班,这些活儿自然也就落到了我们身上。要上高高的电杆上作业,第一步就得学会爬杆。爬杆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脚上套着镰刀一般的脚套,钩拉着水泥杆子,几步往杆上攀爬。这种方式只适合短时间上杆抄表及处理简单故障,在杆上长时间逗留,只能才用用踩板爬杆的方式了。
踩板的结构很简单,一副钩子两边拴着粗麻绳系在一块结实的木板两端。人上杆时,将一只踩板绳子与钩子系挂在水泥电杆上,另一只踩板背在肩上。人手拉了钩绳上到第一只踩板上站稳,然后取过另一副踩板继续往更高的电杆上系挂,在上去的过程中,取下第一副踩板……,如此反复,人就上到电杆顶部,系好保险带,便可高空作业了。
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当时我们练习爬杆可花了不少时间。能够上去,还得能够依靠踩板顺利下来。这其实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爬杆身高腿长的人占一点优势,个子矮小的相对更敏捷。经过不断地训练,后来我对爬杆已能上下裕如,熟极而流了。
从我初次上班的经历来看,我有个体会,从事任何工作,我们都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不能有畏难的情绪,一定要树立信心,勇于接受挑战,战胜困难。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7702806/c10da9e94ba9f04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