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有感

作者: 冬天没有心跳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18:37 被阅读0次

          《论语》学而第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句话很多书籍或者个人给的解释早已如雷贯耳。今天读南怀瑾先生写的《论语别裁》中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可以说是两个层面的理解。

          试想当年说这话的孔夫子当时又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几话的呢?

            这句话作为论语开篇第一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其中的愠是发怒的意思。这里讲对于不了解我的,我也不发怒,我不也是个君子吗?这样的君子不做也罢了。对于君子这样的要求是有些过分的。现在的人们,几句话不和就动起手来的大有人在,更可况在内心有发怒怨恨的感觉呢?可能又有人会说做人要大度,这么说的人,只是事情没有亲身经历罢了。劝说别人的话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就知道什么才是真的感同身受了。所谓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在来看看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在孔子那个年代,自己的衣食都是个问题,更何况有远朋而来,这其中的乐又有几分发自真心的不为世俗所困呢。在当今我们生活的今天,上学的人又有多少能飞越千里之为远朋相聚而乐,况且是经济不独立的时候。当步入社会的我们在没有特别的事情,谁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我无暇其他,更谈不上奔波千里之为远朋乐乎。

          对于开篇的第一句重点在时和习两字上,现在的我们的要是真的能做到也会受益匪浅的。相对于孔夫子时期的“学”,现在的“学”丰富的多了,可以说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春种秋收,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等。可学的多而杂。但是什么才是让人更快乐的“学”呢?不知道别人对于此句的学怎么理解的呢?

          对于《论语》在小学初中的课本中,一直是那些意思,当初上学的时候,只是一味的接受,认为书中的解释是理所当然的,现在读书会质疑,不是反对谁的解释,只是想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单单接受别人的解释。可能我们的理解是错的,和前人背道而驰,但是有什么关系吗?其实错了也是自己好奇心的发现之旅。谁有能那么肯定大家的理解就是对的呢。对错对于求知无关紧要。探寻的过程才有意义。就如1+1等于几的问题一样。只是看你怎么看待而已。

          写于2020年3月4日 18:35(哈尔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ob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