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情感丨美文中国传统文化首页推荐
“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作者: 扬花楚南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22:54 被阅读12次

    这些年,我们在说乡愁、说振兴传统文化。

    乡愁对于我来而言,那就是挂在山上那高高的坟头下的故乡。因为,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那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去何处。

    而传统文化里,最为根本和重要的无外乎就是对乡村、故里的的感恩和反哺。

    坟头在山上,故乡在山下。人在做,天在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我的故乡在神州的大湘南深山里。但奇特的是,虽然四周都是高山,但中间倒是很低洼,再加上这里有一条汇入湘江的河流,鬼斧神工地勾勒出了山脚下方圆几十里都是鱼米交欢的平原景象。

    清明时,穿过长满柳树的河流,我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此时,虽然野花遍野,但螺纹状的梯田里还是荒芜,长着一棵棵鲜嫩的蒲公英随风飘荡。这些年,没人再种早稻了,劳动力也严重缺失。大多数年轻人都出外营生了,故乡越发像一个苍老的老人,守护着一群刚学会走路、等待着过年拿到礼物的孩子。

    坟头都在村后的山上,那是好多座连绵的大山。这些年,上山的路好走了很多,因为原来很多的地方都被种上了茶树,还修葺的很是整齐。

    小的时候,我跟着曾祖父走着长满荆棘的山路上去给他的父辈上坟,再大一点的时候,我跟着祖父去给他的父辈上坟。他们都有个共同点,吊着烟斗,提着竹篮,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烧香。祖父、叔祖父去世后,扫墓带队这大事就自然由作为长子的父亲接了过来。

    修整坟头、摆酒上肉,只是今年不准烧香焚烛了。另外,鞭炮自然也是不允许。此时的祭拜更显得肃穆。

    叔父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想,多年后,我也将领着我的后辈进山,走在同一条路上,做着同一样的事情。

    毫无意外,每次清明,我都会看到一些熟悉而陌生的面孔。

    熟悉是因为他们只出现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时候。陌生的是,他们连春节的时候不会回到村里。这些人,抑或我们彼此都可以说是同村村民,几百年前同个祖先。但后来,有的人搬了出去。家不在,但根还却还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山脚下奇特的地貌造就了这里奇特的生产生活状态。自古以来,即使背朝黄土面朝天,但这里依然能自产自足。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有的是祖父辈就开始在外工作,有的是父辈开始在外经商,城里买了房,有的则是逃离传统农耕社会的年轻人。

    但无论走的再远,终有这么一天,他们都回来了。有的人把先人的坟头修的豪华无比,但也有的坟头也多年无人问津。

    今年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愧对先人,想带个口罩和墨镜。但我想,无论在外是光鲜亮丽还是如同蝼蚁,我们在先人面前都是一丝不挂的。他们清楚地知道你从哪里来,又要去往哪里,在做什么。

    我们对故乡都割舍不下,故乡不但是有童年所有的记忆,也有关于山川草木的诸多感受。而年纪越大,越感悟到其实所有的感情都是浓缩在那些坟头之中。

    也就是说在,即使在异乡漂泊的日子是多么的茫然和无奈,可心中永远不会淡化对故乡的记忆。故乡的一草一木和山山水水,都在存储着关于生命,关于幸福,关于人世的最真切的体验。

    此时,故乡已成了一首忧伤的歌,回荡在了岁月的深处。清明,上的不是坟,扫的不是墓,而是对内心根源重新的梳理。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毫无疑问,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类似这样的话经常会在很多单位看大门的大爷的嘴里说起。比如,同志,你是谁,哪来的,你找谁,要做什么。

    当站在村口山上的坟头时,这些问题自然由解。我们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有人说,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但看淡人生。死后,遵照其遗愿不远万里葬回故里。蒋中正离世之前,他曾手指北方,遗愿葬回大陆故里。

    季羡林6岁离家,90高龄还坚持回乡扫墓。那年,他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之后,他写道“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余光中曾说,“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所以说,人生是个轮回。我们走的再远,都要回到开始出发的地方。

    走了一段路,路上有爱人,有朋友,有儿女,也有恨你的人。走了一段路,有失败,有成功,有温暖,也有寒冷。

    站在那高高的坟头前,同样会得到答案。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有人说,清明时节,缅怀先人,同时也是自省做人: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去看一看挂在山上那高高的坟头下的故乡。

    有一天,当我垂垂老矣时,我还会回到故乡,也将葬在那里。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ub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