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王金庄》读后26
身边处处有故事
原创/似此星辰同昨日
有人问,文章怎么写,可以写什么。
“那一段文字,像一把凿子一样,正在叮叮当当敲击着岩石凸凹不平的表面。
那声音正在洪亮地说:
希望在您的笔下,家乡那些看起来又薄又贫瘠的土地,都能够妙笔生花。都能够让我们看到希望,看到我们和祖先之间的这一份连接。待日后还有机会见面,还能够分享您那么多对家乡的感受。
家乡里有24条大沟。120条小沟。所有的这些都足以让您写到80岁呀!慢慢地写,打造精品,也期待着能够不时地分享彦国老师的调研心得、写作心得呀!
孙教授对李彦国在余角岭的一番指导,李彦国自己感觉好像也上了大学一样。人思想的开悟,总会在某一个瞬间就有了开始。李彦国终于明白了,这小小的村庄里也有写不完的故事。
看似容易,做起来难,究竟怎样下手?李彦国小学教师的底子,其薄弱一提笔就露出来了,明知好多题材,但硬是憋不出来。
李彦国继续寻找自己的方向,企图找到一个切入
也是从这一次孙庆忠教授来到王金庄调研开始,李彦国多少知道了一些方向。写起来,从手边的资料和记忆中的真实写起来就对了。
什么石板房、石村、毛驴文化、土地情结、药材、骂街,甚至包括自己小时候的记忆寻找医疗队的文章,也都在这个时期出现了。
想到那一会儿的疯狂,李彦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别人要仔细看的资料,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汩汩而出了。”
这是从容小主的文字,却从旁观者的角度,把一个想写作的老农民,写得非常传神。
确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过多的透露自己的隐私。总觉得除了这些,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东西。
这是一种误区,即使再年轻,也不是没有东西写。是没有年纪大的人有阅历,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可是,如今的条件那么好,想来读的书应该比较多吧。
刚刚参加工作,或者是正在上学,你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有很深的印象。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随手记下来,就是一篇篇文章。
现在谁还在乎别人的想法,只要不是真实的姓名,把自己身边的事情稍微虚构一下,就可以形成一篇文字。
当然,引用别人的文章,需要注明作者是谁,这是对原作者最起码的尊重。
对于喜欢写作的文友来说,不要发愁自己没有什么可写的,身边处处有故事。
李彦国老师不也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写什么。只不过,李老师选择写身边的事情。
深山老林里24条大沟,120条小沟,年轻人不知道,可是这些难不倒一位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外如是。如果这些不够,再加上这些年,山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还发愁没有东西可写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自己心里明白才行。
工作忙的文友,可以写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不方便写的,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向。比如文友宴会说,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和写作结合起来。这对于相同或者是相近的人,会有一些启发。
毕竟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只是需要组织好语言就可以了,能看懂的自然就懂。
还有读书,在大数据时代,自己在看书,写读后感。每天看到的,大多是推荐读书方面的文章。
都是喜欢写作的文友,书都读的够多。可能广泛阅读做不到,但是,读几本书还是能够做到的事情。
不管是写读后,抄书,还是书评,题材是现成的。写出来会很难吗?毕竟,你当时的选择,是你自己当时最真实的想法。哪怕看了几页看不下去,拿自己开涮,不也是一种幽默。
还有宝妈育儿,家长里短等等,这些都是身边的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
撇开出名获利,想写一点东西,与年龄阅历没有太大的关系。把自己的视线放在身边就好,一个人物,一件小事,足够写出一篇小文。
从容小主写的这段文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都是很直白的文字。从容小主只是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有一些艺术上的虚构,但是,写的是真人真事。
写作写什么,身边处处有故事。
怎么写,不都是这样说,我手写我心。
提醒一下,规则之内,别因为某些词汇被锁文,给自己添堵。
2024年05月
——星辰相伴,自由随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64935/8a00a23ca0c242c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