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中文的语境里,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每到年关,拥挤的春运、空城般的北京,诉说着中国人对家的归属感。然而,每一个中国人又有着对家不同的理解和感觉,有着不同的家的故事,或喜或悲,构成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国”与“家”的并列,似乎也只有在中文里才有的词组。
月有阴晴,人有离合。当我们长大了,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家就有了大小之别,有了原生和新组建之分。家在这时也就变得纷繁复杂,不再安宁。家与家之间不像简单的细胞无性繁殖,而似杂乱的异花授粉,于是后代里各种杂乱的表型接踵而来,所谓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家庭的和谐也成了君子或者人才方能经得起的考验,修身与齐家,成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毕生的高度。
我所面临的小家,正是千万中国家庭里最普通的一员,是那千万本难念的经书里,薄薄的一册。原生的家成了回不去的思念,新的家成了不愿回去的冷淡。当家已经不能给人带来温暖,家就成了伤人的利器。每当我工作很累的时候,最想回到家能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或者面,此时,家才是爱的港湾。原生家庭里的父母给了我这样充足的,无条件的爱,新的家庭里,我该怎样把这份爱传递给孩子呢?
我想我会在孤独中老去,最终埋在我的家乡。当我一个人生活,那还叫家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