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嘉佳是从【云边有个小卖部】这本书开始的,书店里最耀眼的位置,厚厚的摆着他的新书,说实话,如果不是书店的大力推荐,这本封面色彩模糊+有着文艺书名的小说,是无法吸引我的注意的。查看豆瓣,评分为8.0分也算是高分了。再看书评,咂舌,青一色的好评(短评里,倒是好坏掺杂,体现的真实)。不过一本书的好坏,从来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喜欢而变得畅销,或因为某一个人的不喜欢而滞销。喜欢终究喜欢,而不喜欢的终究不喜欢。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12888/95e076da22e43f89.jpg)
为紧跟潮流,找朋友借了一本准备随便翻翻。
小说扉页上“春夏秋冬”的小镇插画很是暖心,每一张画似乎都述说着一段小故事,让小说还没有开始,便蒙上了一层淡淡怀旧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12888/9cbed25fc13c090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12888/f1a3b9833ed6b6e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12888/ca7d183f2282119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312888/af05784c4556c64f.jpg)
从一开篇刘十三和外婆王莺莺那种不分长幼,而近似于朋友间的对话,一下子吸引了我。一口气读下来,从刘十三从小学开始认真读书想要离开小镇一直到读完大学,在一家保险公司就职,整个过程,作者都用一种幽默,可爱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不只一次的跟朋友说,他怎么可以写得这么搞笑呢!
于是,前半段让我笑死,一直感叹作者的写作攻底如此之强,哪怕一件平淡小事在作者笔写也可以描写这么有意思,感觉就像在看一部电影,画面感极强。
只是……
从在城市不得志的刘十三被强悍的外婆连间带回小镇后,整个小说风格就变了,故事也变得索然无味起来。想着坚持看完,说不定后面会有什么反转,结果不得不让人失望。本无心吐槽,却不吐不快。
第一,非要加一个小孩叫男女主角色为“爸爸”“妈妈”这么恶俗么?(突然有一天莫明奇妙出现一个叫“球球”的六岁小女孩,拉着男女主角叫“爸爸”“妈妈”,而这一叫就叫到了全书结尾。虽然后面已经说明她的身世——母亲去世,父亲疯掉,以表明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为了生存不得不提前早熟和更明白人情世故。但是书里把她写得太明白了,所有的话语(跟王莺莺一样家长里短),行为(帮着牛大田追女人)这些都不像一个小女孩应有的行为,而男主角在“球球”面前就像披着成人外皮的小孩一样无脑。有些受不了,为什么非要加这么一个角色,只因为要通过她,将男女主角形式上的牵到一起么?
第二,刘十三的执著除了认真学习,没有考上大学以外,还在于为了在前女友的男朋友(后成为他公司的上司)面前证明自己不是失败者,硬是答应一年之内卖掉1千零1单的保险。如果说前面的执著可以理解为他的上进心和坚持精神,而后面这种行为却像一个无知少年,是想通过这种打赌方式来表现他的悲壮。而前女友的男朋友也被作者写得智商缺缺,那些跟着上司拍马屁更是脑残一党。
第三,为了卖保险,跟着去哭伤,哭伤还有时间谈保险,哭着哭着跟着上了山,一起挂灯笼,只为逝者能够找回原来的路,然后就是警民打了起来。我怎么就觉得这些情节只是为了程霜随时会逝去的生命,而要故意添一笔来增加她的悲情色彩呢?
第四,后来的故事里,刘十三怎么看都已经不在是小说的主角,小镇里形形色色的人却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而刘十三和程霜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条线而已。
故事结尾不用猜也知道,王莺莺是要走的,因为她让刘十三明白了什么才是故乡以及亲情的温暖;程霜是要走的,她让刘十三知道曾经有个女孩,把他当作生命里的最温暖一缕光;而“球球”是要走的,毕竟他不是她亲爹。
合上小说,暂时放下书中那些想让人吐槽的地方,但是那句“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已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有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还是会感动很多人。让我们相信,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相信总会有那么一缕光照亮你前进的方向,也许这缕光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的爱人,又或者是你的知已。
推荐指数:三颗星。(如果你可以忍瘦上面那些吐槽的内容,可以随手翻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