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评价——语文分享教学的向导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重对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学到的技能和智力等认知领域的评价,还要注重评价他们的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以及个性形成等领域。对教师的评价,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相关环节,如教学的效果、教学的亲和度等。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和检验教学效果等功能。
关于语文课程的评价,新课标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⑴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⑵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⑶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⑷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⑸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⑹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语文教学的评价的类型按照不同的目的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从评价的目的与范围看可以分为校外统一考试和校内组织的多种评价;从评价的类型、作用时间看又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从评价的方式看又可以分为笔试、口试、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有不同的目的功能与方式,但其基本性质是相同的。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熟悉并掌握自己组织的校内各类评价活动的技术。”所谓诊断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如各种类型的摸底考试即属于此类评价,其主要功能有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和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是为减少终结性评价带来的消极情感而设计的一种测验,如各种课堂提问、课堂测验、单元测验和阶段性测验等,其主要功能有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和给教师提供反馈等。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学业考试等,其功能主要有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和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而对语文教师来说,更多地还要关注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态度、行为的变化,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等。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的评价外,近年来比较常见的评价还有表现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评定学生在工作项目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相符,同时必须要在真实的情境下实施。所谓档案袋评价是指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资料袋,有目的地搜索个人在某个领域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录了学生自己努力进步的情况和获得的成就。“作为一种评价的新趋势,这两种评价的优点在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将自己的今日跟昨日相比,从而减少与同学横向比较的压力。”
传统的语文教育评价体制、标准和方式单一,使原本多情、丰富、开放的语文变得科学化、技术化、琐碎化又程式化,丧失了语文应有的生命特色和乐享的特性,丧失了语文应有的灵动性、形象性、开放性、想象性和创造性。因此改变固有的评价方式,树立发展性、个性化、弹性化、乐享化的评价观尤为重要。注重生命陶冶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直接指向师生的生命的发展本身,重视每一个被评价者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注重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力求每一个评价者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此种评价要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倡导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凸显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以使师生不断地获得学习与发展的原动力,并最终促使个体生命的总体生成。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对待事物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要辩证的思维去分析考查,对待学生更应该这样,因此在评价中,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看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规定:“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还是以分定高低,那么不仅是语文分享教学,就是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会步履维艰寸步难行,或是中途夭折不得善终。我国的高中课程标准对各学科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基本上可以作为学科的学业评价内容。目前我们在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①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② 评价内容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综合素养,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③评价方法单一 ,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过分注重测试,忽视了访谈、观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手段的运用;④评价的主体错位 , 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 , 教师与学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等等。因此,语文评价革新势在必行。笔者认为:
第一,要把过程的形成性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在当下的应试教育中,尤其要强化形成性评价。学对教的反馈,是为了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过程是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因此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语文分享教学中,要看看学生快乐不快乐,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要看学生接受不接受。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考试。其实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手段。明白教育的人都知道,考试作为一种检查,特别是一次单独考试,它是不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成绩。其最多也只能为学生达到某一阶段的目标提供一些相对的评价证据。因此我们要淡化此种考试。但是无论我们怎样“痛斥”考试的危害性,考试都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对于学业考试与选拔性考试,我们也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般而言平时的期中、期末、毕业考试都可看做学业考试,而中考、高考则是选拔性评价。对于语文分享教学来说,语文考试,一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性与素养;三要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语文,这样有利于语文生命的本质展现,有利于学生个性地积极发展。
第二,语文教学的有效评价标准——绽放个性,乐享生命。正确有效的教育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唤醒等多种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必然组成部分,甚至是个性化教学能否继续进行的有效保证,是当下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最为关键因素。传统的语文教育评价体制、标准和方式单一,使原本多情、丰富、开放的语文变得科学化、技术化和程式化。丧失了语文应有的生命特色和乐享的特性,丧失了语文应有的灵动性、形象性、开放性、想象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改变固有的评价方式,树立发展的、弹性的、乐享化的评价观。注重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力求每一个被评价者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此种评价要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倡导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使师生不断地获得学习与发展的原动力,并最终促使个体生命的总体生成。那么如何在评价中实现绽放个性,乐享生命的目标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评价标准多元化。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语文教学自身生命价值的多元性;其次是语文课程目标的多元性;再次是课程对多元智力理论的认同。绽放个性,乐享生命,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他们的各方面的才能。只有多标准、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的需求。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标准。只要此标准能够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都可用之。比如写作评价时,应变单一的整体效果评价为多元评价,努力寻找文章的亮点。同时,写作评价还要涉及写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甚至对材料的准备过程也要进行适度的评价。亮点亮了,优点自然也就出现了。
⑵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有多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学生发展的不同侧面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对评价也有不同的要求。如书面的语文考试较适合于评价认知水平,观察活动较适合于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成长记录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再如,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所以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作为评价的重点。要努力探寻适合于不同目的的评价手段和方法,提高评价效率。我们倡导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综合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不足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照学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感受语文的乐趣,让语文和他们的生命体验对接,在乐享语文中和他人分享成长的快乐。如新课标所指: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要重视评价学生结合不同文体特征进行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以及动用有关资料阐发作品的能力,即评价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所谓评价主体多元化就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伴、家长等参与和评价,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学伴、家长、甚至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参与的交往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要特别善于把家庭、学习兴趣小组、宿舍、甚至学生中存在的“小团体”等这些群体的作用运用于评价中。在这种评价中,也可逐步养成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观点、方法和方式的习惯,在这种评价中,还可养成和人合作的习惯,在这种评价中,还可养成和别人分享的习惯。
⑷评价时空要有广泛性、内容要有综合性、目标要有超前性。评价时空的广泛性是指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过去,更要评价现在和未来。尽量把握学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片段,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是指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智商与情商等,对于语文课程目标来说,要关注学生的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和发现与创新。在超前性上多加关注,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掘学生的潜能,指出学生发展的趋势,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
总之,评价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其基本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建构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做到目中有人,目中有生命,做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在敬重生命中,让语文课堂真正地体验生命、建构生命,进而创造自我、创造生命。在追求生命的升华中,绽放个性,乐享生命!这就是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评价的主旨所在!
当然我们在强调对学生评价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改革对老师的评价体系。“夸美纽斯也是十分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认为教师教的过程也应是获得快乐的过程。他不但强调尊重学生,同时也强调对教师的尊重,因为只有‘人’才能塑造‘人’,只有人格才能培养人格。只有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教师,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有个性的人去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