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享教学·7

作者: 洪丰乔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06:52 被阅读162次

2.1.4教材学术味太浓,缺少可读性和实际操作性

我们基层的语文老师,急切盼望着实实在在的课程改革,我们的压力大矣!孩子的教育好不好,我们是直接参与者。我想大多数老师都在用教材去教,而不会教教材。教材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在的一些教材学术味太浓,缺少可读性和实际操作性。不要说孩子没有时间去阅读语文,就是有时间,他们也很少有人会喜欢阅读现在的语文课本。在升学率仍为评价一个学校优劣主要标准的情况下。学生能有多少时间去品读语文,去感悟语文呢?教材当中的一些课文,学生对其毫无兴趣,有的课文还可能还担负起政治宣传等功能。如《普通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据笔者的小范围调查,学生不喜欢的课文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囚绿记》。而前两篇课文,就有担负了非语文之功能的嫌疑。因此,急需选一些学生爱读的作品进入教材。不可死守“政治性>思想性>文学性”的老标准来筛选文本。为何我们的学生不喜欢课本上的选文,责任不仅仅在于语文老师不善于引导,笔者认为更主要原因还是选文不合学生的口味,也许,或者可以说众口难调吧!

面对枯燥无味的教材,也为了应付考试,于是老师又进行了分类别系统化的工作。如有一位初中语文教育专家做过统计,从初一到初三,语文知识点有160多个,但学生就这些知识点来学习语文的时候,真正的语文也就消失了,而语文学习也从一种生活享受变异为巨大的负担。实践和研究表明,人的语文素养,基本上不是靠教而是靠学,教者的启蒙,只是用来呼唤学习者的本能,实现学生的自主的学:阅读、写作、说话和生活实践。也就是说,所有上述语文基础知识的琐碎说教都是多余的,它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导致我们无法腾出时间、空间,也无法保证在学生有精力的条件下,来学习一篇有意义课文,来有意义地学习一篇课文。

2.1.5缺少和其他学科统一协调

在学生的学习实际中,我们很难把学习语文和学习其他课程分开来。就拿现在被人多议“外语”来说说吧。我注意到,2011年3月4号全国政协常委王新陆向两会提交了高考不一定非得考外语的提案,立即得到绝大多数网友的赞同。有的家长甚至提出:“让90%的孩子陪10%的孩子读9年99%用不上的东西,不亏吗?”

语文的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叫学生怎样去熟读经典,感悟课文,涵咏经典?他们要背单词,哪有时间品国粹。想想孩子真的可怜,在一个完全没有外语的环境里,疯狂而麻木地学习外语,大部分学生最终学到的都是“哑巴加聋子式”的英语,此种境况,惨不忍睹啊。当然惨不忍睹的不仅仅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本身,罪恶的是,带来了国语的弱化,更是惨不忍睹。

这里讲的仅是外语,当然其他科目也有严重的问题。如难度过大,涉及面过广等。想想孩子的将来吧,他们学了我们现在所编的东西,将来能派上用场吗?但我要提醒的是,母语将会陪伴他们一生,让他们终生受益!

2.1.6语文课改的尴尬处境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课改10年,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虽然被不断强化,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的却很少,甚至是很难推进,网调显示,很多人对此次课改持悲观态度。

为什么新课程中许多好端端的设计在现实中实施不了?一种分析指出,新课程不仅在实验阶段的一些配套性措施跟不上,而且推进的阻力之大更难以想象。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不作为,导致诸如择校风泛滥之类公众关心的具体问题长期解决不了,根源就在于有些既得利益集团实际上垄断了教育资源,而他们绝对是不支持新课改的。当然,“我们一直在试图纠正错误,进行各种语文教学改革,在几乎每一具体问题上都倾注了心血,而语文教育却成效不彰。原因在于我们虽然一直在探索,努力去改变,但是,所改变的都是较为其次的,其中最主要的东西却没有变。在基本课程理念、教材框架、教学方法等不变的情况下,任何细节上、局部上的改变都于是无补,都改变不了总体的颓势,甚至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笔者认为,语文课改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说课改是成功的,恐怕难以服众;说课改没有成就,也不符合实际。在应试教育下,语文课改、课程标准的确难以闲庭信步。笔者认为语文课改最大的成功,不只是取得了一些成就,最主要的是唤醒了所有教育者,让大家都达成一个共识,即语文课改是势在必行,我们每个语文人都有责任为其添砖加瓦。此课改不仅是国家的事,不仅是学校的事,而且还是我们每个语文教育教学者的事。要想把课改推进,我们每个人都要深入进去,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要知道,课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课改事关全局,我们必须慎之又慎,逐步推进,在阵痛中苏醒,在苏醒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据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审议工作已全部结束。新课标的主要方向是使各个学段的目标更明确,比如每个年级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量,对教学方法也有一些建议,对教科书的编写也提出一些新要求。总之,这些工作的组织者称既坚持了改革的理念,又比修订前更加实际,可行性更强。但愿这一措施早日落实,让课改不再尴尬。

2.2对语文教学的展望

正是本着语文课改匹夫有责的精神,笔者也加入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究中。虽然当下的一些语文大家的探索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曙光。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赵谦翔老师所探索的绿色语文,以叶澜教授为代表所倡导的生命语文,以曹明海教授为代表的所倡导的陶冶性语文,以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学,以江苏洋思中学实践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凡此等等,都为我们在探索语文教学道路中指明了方向或作出了铺垫。特别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与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颁布,标志着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转折。为此,笔者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浅思生虑”,以期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百花园中,吸取芳香,铺路架桥,以自己的卑微之见,博大方之家的关照和指教。

相关文章

  • 语文分享教学·7

    2.1.4教材学术味太浓,缺少可读性和实际操作性 我们基层的语文老师,急切盼望着实实在在的课程改革,我们的压力大矣...

  • 语文分享教学·50

    第八章语文分享教学可能遇到的问题 语文分享教学是个新理念,因而它也需要新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因为语文分享教学提倡个性...

  • 语文分享教学·22

    第五章语文分享教学的实施保障 在当下语文教学界,如此综合地把语文分享教学当做一种教学理念提出来,还是首次。其生命力...

  • 语文分享教学·24

    5.3 回归——语文分享教学的助推剂 对语文分享教学来说,回归有两种意思,其一是教育教学本真的回归,其二是语文本真...

  • 语文分享教学·3

    1.3语文分享教学的内涵 对于语文分享教学,专家学者们虽然有过相关的论述,甚至也有很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做出了很好的实...

  • 语文分享教学·10

    3.2语文分享教学的提出 语文分享教学,是在尊重生命本真、教育本真和语文本真基础上,以激扬学生的生命、绽放学生的个...

  • 语文分享教学·52

    8.3语文分享教学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教师队伍...

  • 语文分享教学·51

    8.2语文分享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 请看下列曾被媒体炒得很火的一则报道。 这个绿色不环保。据报道:西安一所小学给“差...

  • 语文分享教学·26

    5.5 评价——语文分享教学的向导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 语文分享教学·25

    5.4 课改——语文分享教学的土壤 从1999年起国家陆续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分享教学·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mh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