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还拿着身份证和妻子打趣:虽然你只大我几天,但就这几天里,你就那个三十岁的小女生,我就是那个二十九岁的小老头。
好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到年轻人的后发优势,就被手机里各种生日祝福的信息,拽到了30岁的而立之年。即便这并不是我真正的生日,我也从来没按身份证上的日期过生日,但从法律意义上讲:从今天起,我便年满30周岁了。这,就是现实!
曾不止一次就某段时间的经历,留下回忆和总结的文字,但终究只能算是个人经历的断代史。这一次的梳理,打算以编年体的形式进行回顾;接下来的三十年,坚持以纪事本末体的形式来进行纪录;力争三十年以后,用纪传体的形式最终呈现。
一 碎片化的童年记忆
儿时的农村,没有幼儿园,快到六岁的时候,就直接上小学。相对于现在三岁就上幼儿园的小孩子,我的学前时间还是较长的。在这么大段的学前时间里,回想起来,却只有一些模糊且碎片化的记忆。
三岁之前太小,唯一的的记忆点,就是一张挂着鼻涕虫的相片:我穿着米黄色的小棉袄,戴着堂姐的警察帽,红彤彤的小脸上,挂着快要流到上嘴唇的鼻涕。堂姐穿着毛线衣,手搭在我肩上,很有姐姐范。二叔穿一身中山装,蹲下身子用宽阔的臂膀护着我们俩。背景有棵石榴树,花开得正艳,房子上的绿色瓷砖与石榴树的绿叶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
这张照片,就承载了我三岁前的全部记忆。石榴树和房子之后的好多年一直都在,上初中时的每周都要路过,熟悉的场景,总能时刻唤起当年的画面。堂姐在成长的路上,也没少照顾我,但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也可能随时爆发战争。二叔这么多年也还是那么清瘦,感激岁月有情,保留了当年的俊朗;感叹岁月无情,不停地在增加沧桑。
三岁之后的记忆,就慢慢丰富了。
原本和们一起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三叔,在成家之后,搬到村西头另起了新屋。也正是在三叔起新屋的过程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识到打夯(我们言里的叫法没找到合适的汉字表述)。将打谷场上石磙用木棍捆严实,旁伸出一些可能使力的把手,一群青壮劳动力在整齐口号中,将石磙高高地抬起,再同时松手让石磙重重地砸下,以此砸平地面,夯实地基。
依稀记得当时的我,能蹲在旁边看一下午。就是觉得那抬起又落下的石磙特有意思;高低不平的土地被砸得结实而又平整,特别神奇;已经说不清内容的整齐口号,也特别振奋人心。现在回想,幼年的石磙和成年后石锅鱼,应该是我与石器时代最为深刻的交集了吧!
三叔搬出老房那一年,奶奶和我们住到了一起,母亲因为要照顾妹妹,我那年便和奶奶一起睡。听母亲讲,我跟着奶奶睡学还是比较安静我的,晚上不吵不闹。正如现在儿子晚上跟着母亲休息一样,安安静静的到天亮,这大概就是我们家族传统吧!直到有天晚上,我晚上从床上掉下来胳膊脱臼,我晚上才又重新回到母亲身边。
为我诊疗胳膊的老中医,在当地十分有名,整个诊疗过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细心和气的询问,不经意突然用力,就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回家喝了两付中药,就又活蹦乱跳了。多年后打篮球导致手腕受伤,再去这个诊所治疗,老中医已不在,是他的儿子在坐疹,与之前门庭若市的场景相比,着实是冷清了不少。由此看来,中医的传承确实是个难题;同时,中医的魅力还是需要岁月的沉淀。
家里的老房子是预制板盖顶的平房,比同时代主流的瓦房要好一些。最难过的时候,就是夏季暴雨时节,预制板的拼接处会往屋里渗水,外面下大雨,家里里下小雨。各种能盛水的容器全部上阵,一字排开的收集屋顶渗下来的水,甚是壮观。穿梭于各种圆形盛水容器之间,有种特种兵在闯地雷阵的感觉。当晚上躺在床上,听着屋内滴滴答答的雨声,又在幻想自己是不是住在水帘洞。我想,我这一种卧床听风雨,应该比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里,听得更真切和深刻一些,毕竟离雨更近些。
当时的条件局限,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而母亲教我童谣和儿歌的场景,却比现在的学前要真实生动得多。
跟着一起放牛时,母亲就都我念:三岁的吖,会放牛,放的什么牛······;如果放牛时能,碰巧看到天上的弯弯的月亮,就切换成别一首儿歌:月亮弯弯弯上天, 牛角弯弯弯两边, 镰刀弯弯好割草,犁头弯弯好种田。
若是跟着母亲去地里锄草,那就到了从儿歌换唐诗的时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认识数字,则是通过一种拖板车的扑克游戏:双方各执同样数量的扑克,轮流出牌放在对方牌的上面,遇数字相同就可收下相同数字间的牌,将所有牌全部赢光者为胜。
母亲的至今可能也说不出寓教于乐这样的成语,而她当时的做法,却是很好的诠释了这个词语:在轻松的氛围里,在陪我玩耍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了不少东西。
妹妹稍微大点以后,也成了家里的开心果:将板蓝根说成板凳根,把一有三百六十五个祝福,唱成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竹床,牙牙学语的吐词不清再加上言的原因,留下了这些笑点,足以让我们余生随时拿来回味。类似的片段,还有后来带家里最小的堂北去KTV唱歌,他让我帮他点一首乔泰的《大约在冬季》,我找了好半天没找到,他过来一脸不屑地指着点歌屏说:就是这道啊!我擦亮眼睛仔细看过后,赶紧更新我的知识储备:原来齐秦还个有名字叫乔泰啊!
学前的记忆,可能远不止上文中提到的那些片段,但能够形成文字的记忆,都是些当时印象深刻场景,同时也对我影响深远的经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觉得当时日子过得有些清苦,而每次与家人一起追忆,总是感觉充满欢乐。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忆苦思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