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注释】
①有杕(dì ):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
②湑(xǔ ):形容树叶茂盛。
③踽踽(jǔ ):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④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⑤比:亲近。
⑥佽(cì ):资助,帮助。
⑦菁菁(jīng):树叶茂盛状。
⑧睘睘(qióng):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⑨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译文】
一棵杜棠孤零零,树叶繁密又茂盛。独自行走真孤单。路上怎会没他人?不如同胞骨肉亲。感叹啊行路之人,为何不与我亲近?没有兄长与小弟,为何不来帮衬我?
一棵杜棠孤零零,树叶青青又繁茂。独自行走真孤单。路上怎会没他人?不如同胞兄弟亲。感叹啊行路之人,为何不与我亲近?没有兄长与小弟,为何不来帮助我?
【赏析】
开篇以孤立生长的赤棠树起兴,对照流浪者的孤单。赤棠还有繁茂树叶,葱葱郁郁,女主人公却是孤苦无依、毫无慰藉,令人顿生“人不如树”的凄凉感。
接下来“独行踽踽”四字独立成句,音节凝重,显得既厚实又有余韵。它一并交代了事件过程、人物状态和整篇主旨,似简实丰。寥寥四字,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一位稚嫩清秀但枯瘦赢弱、尘土满身的女子,在一条坑洼曲折的乡间小道上独自行走。此句未加铺叙,但以少驭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后,作者笔锋转移,由外到内,着力写流浪女之思:“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径直走过,对自己不闻不问,令人顿感世态炎凉。流浪女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们才是无可替代的。但如今她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其境遇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面对此情此景,女子终于承受不住,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和怨诉:“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做焉?”
该诗对字词的描写是很有功底的,例如一“嗟”字,有无奈,也有不甘。同时之后复唱四句,连问两声,直贯最末,使情感显得悠长而激越。该诗所写的境遇窘迫、举目无亲的流浪者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女子,这就更加剧了整首诗的悲剧色彩。
这首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稚嫩少女的命运,以点盖面,真切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疾苦生活,向后世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古代难民流亡图,给人强烈的震撼。
【诗意】
流浪者感伤求助不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