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101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为人做事容易伪装,为天做事难以伪装。例如评判标准出于人为就容易作假;评判标准依据自然就难以作假。这也说明,客观胜过主观。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听说过用有形的翅膀飞起来的,没听说过用无形的翅膀飞起来的。听说过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新知的,没听说过没有认知基础而获得新知的。人想要做到客观非常难,因为人现有的知识必然有一个起点,而那个起点是有立场的,比如不同的宗教信仰,原生家庭等等。
那么道的起点是什么呢?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从圣殿的门缝中看到,空屋子里面生出智慧之光,美好的预兆都来到道的居所,而又不会停在这里,而是自然地散播出去,称之为“坐驰”。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d7904d1d3920a14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697e2e218dbac18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ddb66c63883fbda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40fb2c3aed56bf8f.jpg)
可见,道的起点是无。万物到此汇聚,又散播出去。所以道是空的,不是空无一物,而是不驻留。《道德经》第六章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如同山谷汇聚河流一样,旧的事物在此汇聚起来,再重新组合生成新的事物。这个过程没有停歇,就像能变化出新生命的母体,而这个母体之门,就是万物创生的根源。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云,“道法自然。”道是万物博弈的产物,因此不会倾向于其中任何一个。来了,又去了,生生不息。那么人能不能达到道的境界呢?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顺着耳目通向内心,把原有的成见排除到心之外。这样就连鬼神都会去做客。何况人呢?是万物之化也,万物就是这样被感化的。
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音渠)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这样的人是影响禹和舜的关键,是影响伏羲和几蘧行为始终的人。何况对普通人呢?
《道德经》第十章有云,“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意思是,完全接受所有的信息,知晓一切却不持有自己的观点。人间世的第一个故事讲完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7c31c2e57adf33e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