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堂留影4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3-07-19 09:19 被阅读0次

    2023-7-15 第四讲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天涯箫声”的书法 “天涯箫声”的书法 “余笙涵”的笔记 “铎罡”的书法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语音整理
    前面有子曰,现在出现了一个曾子曰。曾子呢,是孔子的晚期的一个弟子,叫曾参,字子舆,我们在高中语文里面讲过一个叫曾皙(点)的,那是他的父亲。在孔子的弟子里边啊,父子同时都是孔门弟子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在整部论语里边,曾子的话呢,大概出现了40多次,无一例外用的都是曾子,这说明论语这本书的整理修订。肯定是他的弟子比较多。像与曾子同时的孔子弟子呢,他们的话在引用的时候呢,就很少用子,而是直呼其字。注意是直呼其字,不是直呼其名,在春秋时期呢,只有长辈啊,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
    因此,我们可以说,曾参是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的流派,他对整个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尤其是他的一些后人。比如曾国藩啊,他认为自己就是曾参的后人。
    好,我们直接看曾参,他说的话可以说是直击灵魂的三个问题。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呢,多次反省我自己。
    这句话没有啥歧义啊,就是省啊,反省的意思。每天多次反省。这个三呢,因为刚好后边有三句话,所以有人就觉得曾参呢,每天是反省自己三次,实际上这个三是多次。类似的还有啊,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月不知肉味等等。
    那为啥古人那在那么多数字里边儿,表达多次不用四、不用五、不用六,非要用三呢?实际上他们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啊,他们认为这个数字呢,起于一,终于十,而成于三。就是三,是一个集大成的数字。用道家的观念来看,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周易的观点来看呢,就是三才,天才、地才、人才这三个横道儿呢,构成了最基本的卦象。所以说,三在春秋时期啊,被认为一个呢,被认为是一个集大成的数字,用它来表示多次。那有没有三不表示多次的,肯定也有,觉得像三顾茅庐,那就是三次啊,不是天天去,也不是多次去。
    看,直击灵魂的第一性,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我为别人做事尽心了吗?那实际上我觉得这一个,这就是一个人的敬业问题,我们工作上班儿啊,别人给你发工资,那你就是给他做事儿了,那每天你就要。想一想我今天的工作,我完成了没有,完成的怎么样,我是不是尽力了?
    第二个要反省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就是我和朋友的交往是不是诚实。是不是真诚啊?当然,有人一直都在感叹,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信用缺失的时代。所以我们来看啊,曾子他的这个理论,他的这个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深刻的存在价值。那在现在呢,还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越是信用缺失的时代啊,越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诚信。
    但是孔子有时候说话呢,又比较圆滑,在后边这个子路篇中,他也说过,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也就是说,言必信,行必果,好不好呢?这是小人所为,真正的君子不是说了话就要兑现的,关键在于他说过的话是否符合道义。
    比如现在有人经常口出狂言,我弄死你。真要是言必信,行必果,那肯定就是悲剧了。是否落实啊,要看是这话能是不是符合道义,当然我们实际上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讲啊,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不要说。
    需要反省的又一个内容传不习乎,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是否把它用在了实践中?关于这个习,我们前面第一次都已经讲过了,是习得。实际上这个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比较多,我们得到的东西,学会的东西,是不是就应用于实践了呢?我们的好多专利产品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专利最多的国家,还有很多这个科研成果。还没有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曾子所要反省的。这一点传不习乎,就是我们学到的东西是否得到了应用和实践。
    然后回过头来总结曾子。曾子的这段话。过去有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啊,把论语他的这个思想精华掌握住了啊,就完全可以去治理国家。当然这话有点儿夸张。但是呢,它也反映出来一点现实,就是里面所讨论的内容,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实践仍然有着指导意义。那当然,这也恐怕是我们不断反复研讨这个论语他的一个初衷吧。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了。


    李零点评

    “曾子”,是孔门的再传弟子尊称曾参。曾参,字子舆,是有名的道德先生。孔子死后,卜商等人推有若代孔子,受弟子拜,他不服气。孔门十哲无曾子,但宋儒立道统,把他捧得极高,元代封曾子为“宗圣”,曾子的名气,反而比有若大,甚至超过颜回。这是宋儒的创造。

    “身”,不是身体,而是自己。

    这里讲的三条,都是属于自律,不是太高的要求。道德有高尚道德,有一般道德,还有作为道德底线的起码要求。高尚道德,常人做不到,或很难做到,做到了令人佩服,做不到也无可指责。在道德问题上,与其“高大全”,到处讲用,举国若狂,还不如劝大家尽职守责,少干点坏事。人为拔高,适得其反,北京话叫矫情。比如见义勇为,谈何容易。一帮歹徒,有枪有刀,手无寸铁,你干黄枯瘦,无拳无勇,怎么挺身而出?警察的责任,交普通人去担,就过了。我看,一般道德、起码的道德,比这更重要。

    “忠”,和“中”“衷”等字有关。什么叫“忠”?古人拆字为解,有“中心为忠”之训。简单说,就是替人谋事,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绝不糊弄人。现在,我们的很多同胞,满嘴抹蜜,甭说尽心尽力,钱花光,事没干,人跑了,这就是“为人谋而不忠”。

    “信”,从言,和说话有关,古人拆字为解,有“人言不欺”之训。简单说,就是说话算话,恪守诺言,讲信用。现在的中国人,说话不算话,爽约迟到,和玩儿似的,事前乱许愿,事后乱道歉(甚至不道歉),一点不脸红,这就是“与朋友交而不信”。

    还有一条,“传不习”,这条更简单,就是老师讲了,回去不复习,当学生的,糊弄老师。

    三大毛病,领导、同事、朋友、老师,谁都敢糊弄,这些都是很不道德的事。

    我们中国人,特爱糊弄,连神鬼都敢糊弄,何况人乎?

    在守信守时这一点上,中国不如西方。西方也不都是好人,但耍心眼儿,抖机灵,逮空子就钻,偷奸耍滑,平均水平,绝对赶不上中国。

    道德的供求规律是,生活中越缺什么,它才越吆喝什么。春秋战国,大讲忠信,正是因为没有忠信(战国“忠信”印最多)。故《老子》第三十八章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本书引用《老子》都是根据马王堆帛书本,下不再说明)。宋以来,大讲关(关公)、岳(岳飞),也是因为汉奸太多。

    这里的“三省”很有名,比如陈省身、于省吾,就是据此取名。

    我们要注意,学《论语》从哪儿学起,“三省吾身”,省是反省,身是自己。我们与其指东道西,给人家当老师,还不如先反省一下自己。(与其指东道西,不如反省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cog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