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05集《问道楼观》|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05集《问道楼观》|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作者: 简素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17:44 被阅读1次

    春秋末期,战争成了动荡的时代中,唯一不变的旋律。该如何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而真正的胜利又是什么?老子究竟是好战者,还是反战者?

    春秋末期,诸侯间连年的征战和杀戮,使田园荒芜,民不聊生。古老的中国大地,满目疮痍。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大战之后,必有荒年。兵者,乃不详之器!

    当老子感叹着,战争为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时。绝不会想到,就在以后的岁月里,由他所创立的道家思想,竟会被中国的兵家所吸收。成为东方战争艺术中,最为精妙的至高法则。

    两千五百年前,终南山的楼观说经台和今天一样,云雾缭绕。在青山翠谷中,独享着一份格外的幽静。但是在终南山的云雾之外,却是一个烽火连天,充满杀戮和混乱的世界。

    自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起,到春秋末期,三百年中。中国大地大小战役不计其数,近百个诸侯之国陆续灭亡。战争是这个动荡的大时代里,所有苦难和混乱的根源。

    尹喜:“老师,天下纷乱不堪,皆因战事而起,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战争呢?“

    老子:“战争是由人的私欲所来,没有过度的私欲,才能没有了战争。”

    尹喜:“老师,您是如何看待战争?”

    老子:“兵者,不详之器也,不得已用之。”

    尹喜:“您是觉得战争是应该存在吗?”

    老子:“我反对一切无道之争,不义之战。不得已为之,那是保国为民之战。君子要以天下之大道,辅佐君王,不以兵强于天下,方能不战而胜。”

    老子主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于是就有人很轻易地认为,老子是反战主义者,这一观点似是而非。实际上老子并非绝对反战,他主张在不得已时才战。

    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并没有一味的反对战争,而是强调要进行正义的战争。不过只要是战争,就会有胜负之分,该如何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呢?睿智的老子,为世人指出了一种方法: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也许人们对于老子的话很难理解,但在老子同时期的一位军事理论家,则将“以奇用兵”的思想,进行了最为生动的解释。一句:兵者,诡道也。为今后所有战争的原则,做了一个绝佳的注脚。他就是被后世誉为兵圣的-孙武。

    公元前506年,来自吴国的大军,攻陷了楚国的王城,郢都。指挥这支军队的统帅,是吴国两位著名的将军-伍子胥与孙武。

    在这场战役中,孙武与伍子胥共同率领吴国水陆两军六万人,充分运用“兵者诡道也”的兵家理论。千里奔袭,实施战略大迂回,突入楚国边境,迫使楚军仓皇应战。经过五次战斗,五战五胜,以六万兵力,大败楚军二十万人。让这个昔日称雄于天下的泱泱大国,三百年来第一次尝到了灭国的危机。

    孙武成功地运用了自己的兵学思想和指挥艺术,帮助吴国西破强楚,称霸于诸侯,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孙武所著写的用兵心得,更是受到了天下诸侯们的追捧,这就是后世兵家的第一经典,《孙子兵法》。

    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兵圣孙武,他的军事思想,尤其是军事哲学思想,正是由老子的军事思想影响而产生。所著兵法十三篇,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一套饱含着道家精神的哲学典籍。孙武所著写的这部兵书共有十三篇。其中所描述的战争世界里,充满着无穷变化。一阴一阳相互转变,不仅说明着形与势的相通,还充满着道家思想中的辩证哲理。

    《孙子兵法》同样开宗明义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孙子以兵为国之大事,其出发点就是慎战。他的非礼不动,非得不用,非为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充分体现了他的慎战思想,这一点可以说与老子异曲同工。

    关于老子与孙武,为什么在学术上有如此相通的地方?老子是否为孙武指点过迷津?历史并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他们有过学术上的探讨与往来。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那个群星璀璨的先秦时代里,两个伟大的哲学家,在精神和思想上不谋而合,“大道”相通了。

    当道德五千言,从终南山中流传到世间的时候,诸侯们的战争,并没有如同老子想象的那样渐行渐远,反而是更加地频繁与惨烈。而老子本人的军事理论原则,也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一次足以改变中国历史格局的庞大战役中,老子“以奇用兵”的思想,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公元前262年,天下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杀声震天的韩国长平。战国七雄中,武力最为强大的秦国与赵国在这里互相博弈,共计百万的大军,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奋勇厮杀,那就是彻底的击败对方。

    骁勇善战的赵军,在最初的战斗中,被更加无畏的秦军打得节节败退。经验丰富的赵国老将廉颇,坚壁以待秦军,以不变应万变,让秦军损失惨重,却又无可奈何。赵军的防线坚守了三年,战争进入不分胜负的胶着阶段。此时,秦赵两国都已不堪重负,经济几近崩溃,油尽灯枯的两国都谋求速战,以摆脱困境。

    在老子的战争思想中,所谓“以奇用兵”的“奇”,就是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尽最大的可能去使用计谋,用最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取得战争的成果。

    精明的秦国君臣,首先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为漫长的战争创造新的战机。秦王公开宣称,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假借赵王之手换下廉颇,将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推向了赵军主帅的位置。

    与此同时,秦王征调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统帅近六十万秦军前来作战,这几乎是秦国全部的兵力。不过与赵军不同,这是一次机密的调任。秦王亲自下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年轻气盛的赵括,改变了老帅廉颇的战略方针,积极筹划一次猛烈的进攻,企图一战而胜,歼灭秦军。然而踌躇满志的赵括,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犯了一个用兵的大忌!因为,对于一个统帅来说,敌情不明贸然出击,正违背了老子的军事原则。

    轻率会丧失根本,急躁会失去主宰,统帅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敌!

    赵括带领赵军展开了铺天盖地地进攻,不过,这却让精明的白起,看到了秦军胜利的曙光。

    尹喜:“老师,何为弱?”

    老子:“弱则为柔,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尹喜:“那柔如何能克坚呢?”

    老子:“你我座下之石,千沟万壑,全凭觞觞流水之力,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老子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论断,就是柔弱胜刚强。要实现柔胜刚,弱胜强,是需要智慧和力量的完美结合。

    白起深知眼前的赵军实力强大,但主帅赵括却没有实战经验,还急于求胜,所以他决定用示弱的方法,不与赵军展开正面决战,想用最小的损失来赢取战争的胜利。

    白起预料到,赵括初来乍到,对秦军的战斗力心中没底,一定会对秦军发动试探性进攻。他利用赵括高傲轻敌的弱点,迅即展开歼灭赵军的部署。

    公元前260年8月,对秦军动态茫昧无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决死的出击。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部队便开始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实施追击。当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设阵地后,遭到了秦军主力的顽强抵抗。

    用诱敌之计,佯败而走。同时安排两股兵马,两万五千人以抄赵军后路,构筑坚固营垒,以抵御赵军的进攻。用五千轻骑插入赵军营垒,将赵军截成两段,并派兵断其粮道,最终完成将赵军诱出壁垒、加以消灭的目的。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军事理论,让白起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战争中昨日的攻方,变成了今日最为坚决的防守者。

    整整四十六天的围困,赵军粮草断绝,军心动摇,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支部队。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在漫天的箭雨中,他用生命换来了自我的解脱。失去主将的赵军,彻底丧失了斗志,四十万被饥饿和死亡所控制的军队,全部向秦军投降。

    而就在这一战之后,关东六国再也无法抵御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从战术角度讲,白起一再佯败后撤,达到了令赵军倾巢出动的目的。调空了赵军后方,方便了两只秦军实施迂回阻击,从而赢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将老子“以柔克刚,以奇用兵”的兵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老子的战争理论,不仅在东方的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地体现。就在遥远的西方世界,也有许多聪明的统帅,他们虽然没有阅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但在作战中,却暗合着老子的军事哲学,而这让他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公元1812年6月,六十万高唱着《马赛曲》的法军,突然侵入俄国境内。这是一支不可一世的军团,因为他们的统帅,就是当时被誉为欧洲战神的拿破仑。

    俄国军队,在法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法军迅速向俄国腹地进军,短短的一个月,幅员辽阔的俄国就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不过,如果以老子的观点来看,战功赫赫的拿破仑,在决定侵略俄国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步向了失败的深渊。

    尹喜:“老师,为什么那些能征善战的国家会很快灭亡呢?”

    老子:“这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太多胜利的缘故啊!”

    尹喜:“为什么胜利太多,还会灭亡呢?”

    老子:“太多的胜利,会让君主骄傲自得,敢与天下为敌,兵强则灭。凡是以‘道’治理国家的君主,都不会用军队强行争得天下。”

    但是,此时的拿破仑正野心勃勃、志得意满。因为势如破竹的法军,让他相信,自己很快就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个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年迈的库图佐夫将军,担任俄军总司令。人们希望这位独眼瘸腿的将军,能在一次决战中击败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不过,临危受命的库图佐夫,上任后的第一个命令,就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库图佐夫没有选择与伟大的拿破仑进行光荣的决战,而是继续指挥俄军大踏步地后撤,实行坚壁清野的军事战略。

    库图佐夫的命令,被当时几乎所有的俄国人所不能理解。但是他的这次决定,却符合了老子的作战思想。因为老子曾说过:面对强大的对手,想要削弱他,就要先让他暂时扩张。想要夺取他,必然先暂时给予他。

    今天的我们,不知道库图佐夫是否读过老子的《道德经》,但历史证明:库图佐夫的军事策略为俄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12年9月13日,俄军全部撤离莫斯科,几乎所有的莫斯科居民也随同撤离。在一片火海之中,法军进入了莫斯科。然而此时战争的主动权,已不知不觉地转到了库图佐夫的手中。

    尹喜:“老师,为什么您说善于用兵的人行军没有队列,奋起时没有挥臂,手中没有武器,交战没有敌人呢?”

    老子:“尹喜,没有就是空。因为空,方才可以因势利导,腾挪转移,因敌之变而变。”

    尹喜:“好一个‘变’字,万千气象守于其表,藏于其中,顺时而动。”老子“:其实‘守’与‘藏’,胜过‘争’与‘露’,争天下,在‘智’不在‘勇’,在‘隐’不在‘显’啊!”

    老子认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就是说,善于做将帅的,不逞他的勇武。善于作战的将帅,不带怒气上阵,善于克敌制胜的,不同敌人正面交锋。

    《孙子兵法》同样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认为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一个真正的善战者,没有智慧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他的胜利是在别人不知不觉中取得的。

    隐而不露的库图佐夫,让拿破仑无可奈何。法军进入俄国后,军粮的运输变得十分棘手。但是,在库图佐夫坚壁清野的战争策略下,法国人连一粒俄国的粮食都找不到,饥饿的阴影开始笼罩法军。

    1812年10月,俄国的冬天似乎提前到来了。10月19日,莫斯科迎来了第一场大雪。为了寻找粮食和温暖的住所,拿破仑决定放弃莫斯科,法军将要撤离到南方去。不过,在严寒和饥饿的驱使下,撤离变成了溃退。

    在法军撤离的途中,库图佐夫率领俄军主力,堵在了法军的归途上。强大的攻势,让绝望的法军彻底崩溃。骄傲的拿破仑,被自己的欲望和自然的力量所打败。这位欧洲战神的野心,被埋葬在了俄罗斯那漫天风雪之中。

    拿破仑的军队,就是在不断追击撤退之敌时,以及对一系列城市的占领中,完全消耗掉了自己的力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他的部下大多死于饥寒交迫。可以说,他不是完全被人力所败,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被对手利用自然之道所打败的。库图佐夫通过使敌方过度地消耗而自取灭亡。他有没有看过《道德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战术策略与老子的兵学思想,却有惊人的契合。

    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库图佐夫远远不如拿破仑富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因为拿破仑比库图佐夫更像一个真正的英雄。

    但是,在老子的世界里,战争中是没有英雄的。因为战争就是社会的灾难、人类欲望的产物。而真正的勇士,是不会爱战争胜过爱一切的。

    老子认为:世间最大的悲哀就是战争,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痛苦的根源。

    善于当统帅的人,从不炫耀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从不逞一时怒气。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从不轻易与敌人交战。

    在老子的心中,最高明的统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不战而胜”是最大的胜利。而能够避免战争的人,才是世间真正的英雄。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帝国开始崛起。四处杀戮掠夺的草原铁骑,让亚洲各国的百姓,处在血与火的恐怖之中。

    公元1220年初春,全真教第五代掌教丘处机和他的弟子们行进在前往漠北的路上。对于这次旅行,丘处机心中忐忑万分,因为诏见他的,是新兴蒙古帝国的最高首领成吉思汗。

    丘处机不知道自己将要面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帝王?前途山高水远、凶吉莫测。但当看到沿途百姓的悲惨遭遇,年过古稀的他,下定决心一心向北,为救民于水火,劝说成吉思汗停止杀戮、恢复和平。

    这是一次传奇般的见面,八百年前,在茫茫无边的中亚草原上,丘处机一共三次正式在成吉思汗肃杀的军帐内讲道。关于丘处机具体对成吉思汗说了些什么?历史并没有留下完整的记录,但是,又是历史给出了最准确的答案。

    自公元1223年起,成吉思汗从中亚撤军。同年,停止了对中原各国的侵扰,被蒙古铁骑蹂躏已久的黎民百姓,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苦难的黄河两岸,在此后的十年里,没有了大规模的厮杀与屠戮。

    作为一位精通道家思想的智者,丘处机秉承着老子的精神,仅凭一己之力,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因为,丘处机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老子曾经发出的感叹。

    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唯有不争,天下才莫能与之争!

    而老子所说的“恬淡”,正是他心中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和平。

    丘处机临见成吉思汗前曾写下过一首诗,一份博大的道家情怀尽在其中。

    不辞岭北三千里,

    仍念山东二百州。

    我之帝所临河上,

    欲罢干戈至太平。

    注明:本文参考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问道楼观》,由依仁师兄整理编辑文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5集《问道楼观》|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fv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