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斯顿·丘吉尔的一生极其的精彩、华丽。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随军记者、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还是一位优秀的、高产的作家,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荣获了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本书是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花费六年时间完成的一套旷世巨作。全书约360万字,这套回忆录比《哈利波特》系列丛书还多出了60万字,现已被翻译成中文。书中收录了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等,还包含了2000多幅珍贵的史料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先是喜欢读书。
在军校里,没有像其他军二代一样,打牌、泡妞,而是躲在屋子里,用闲暇时间背单词,用自己的话说“就像用小猪罐收集硬币一样,收集各种单词”。
先有量的积累,再有质的飞跃。他的英语词汇量最后还差点儿打破世界纪录,据统计,大约在10万以上,比一部《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的存量还大。
这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写文章,不是陈词滥调,词汇的运用能力炉火纯青。
后来在印度战场,因为战事少,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看马,就在看马时,花4-5个小时来读书。
因为当地没有图书馆,他就写信给自己的母亲,自己把书单列好,然后母亲就按照书单,去书店和图书馆给他找书,再把书大包大包邮寄到他军营里面。
晚年时读书为乐他先开始读的是世界名著,比如19世纪英语世界里,两本最重要的书《金银岛》和《白金》。
之后是历史类书籍,其中,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他读了不止不下三遍。
据丘吉尔回忆,老丘吉尔可以把这套书完整地背下来,自己也是受父亲的教育和熏陶。经济类、哲学类、军事类,都有广泛地涉猎,满腹经纶,名不虚传。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丘吉尔还利用军营的探亲假时间,访遍了整个欧洲。
剪刀手发明者—丘吉尔但他也有想去,却去不了的地方。为了满足自己强大的好奇心,见多识广,他就作为战地记者,随军队写战地报道,最后竟然把占地报道写成了一本书,这也是他的处女作——《马拉坎德远征史》,谁知,这本书竟然火了,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发现自己又有这个天分后,笔就没停下来。紧接着,开始尝试写小说《河上战争》,这本小说在一本杂志上连载,赚了700英镑的稿费。
王太子还亲笔给他写信说:“我看了你的报道,觉得很好,你真是大英帝国的栋梁之材,像你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于是,我觉得授予你维多利亚勋章。
获得勋章因为这份荣誉,他升了职,被派到元帅的身边做了一个高级勤务兵。职务之便,他得到了更多的高级情报,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慢慢的,丘吉尔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他只要去一个地方,就要写文章。
苏丹,模仿麦考莱手法写故事,为了写好,找了很多在苏丹当地呆了很久的英国人,了解这里的风土民情,做深度调查。
丘吉尔作为一个业余作家,一生写了三套书:《世界危机》(4卷),《英语民族史》(4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6卷);两本传记:《我的早年生活》和《伦道夫·丘吉尔勋爵传》外加四部小说:《马拉坎德远征史》、《河上战争》、《从伦敦到莱迪史密斯》《伊恩·汉密尔顿的进军》 。
其中,自传《我的早年生活》中的一篇文章,还被编入2013年人教版语文初一上册第八课。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入,除了丘吉尔本人的故事很励志,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展示了他华丽的文采,就如他华丽的人生。
丘吉尔首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