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码字成文文学空间巢湖文海
《论语别裁》182(宪问)|大隐市朝

《论语别裁》182(宪问)|大隐市朝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9-23 22:53 被阅读0次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有一天,子路在石门这个地方过夜,旱晨起来,有一个晨门问子路,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先生那儿来。这个晨门说,就是那个姓孔的孔丘?那个明知道做不到,硬要做的人吗?

        这个晨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隐士,很有学问,道德也好,对孔子就非常的佩服。古代有所谓的“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的说法。当隐士跑到山林中是小隐,是消极的,是孔子所谓的“辟世”“辟地”。而有些人一生在做官,在最后临死时,才知他在当隐士,此即“大隐于市朝”。

        大家为什么要当隐士?因为对时代没有办法。晨门自己是隐士,但他只是小隐,他对于孔子却评价很高,认为他是大隐。就说孔子并不是不知道做不了,他是明知道做不到却硬要做。

        孔子为圣人,重心就在这个地方。孔子的难学之处也在这里。而如老子、庄子等很多学问高超、修养深邃的人,知道面前这个时代无可挽回,他们就退隐了。后来唐代有位知名的文中子,本名王通,写《滕王阁序》的王勃,是他的孙子。他儒、释、道三家的学问都通。在隋炀帝的时候还年轻,有志于天下,但到处碰壁行不通,看到当前的时代不宜施展才学,于是退下来讲学,培养下一代,教化年轻的学生,传播种籽。后来唐太宗的开国名臣,如房玄龄、杜如晦这一班人,都是他的学生,他的目的达到了。所以他死后门人都尊谥他为“文中子”。他也算是大隐于市朝了。

相关文章

  • 《论语别裁》182(宪问)|大隐市朝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有一天,子路在石门这个地方...

  • 《论语别裁》158(宪问)|求田问舍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伐”在古书里经常代表自负、自...

  • 《论语别裁》169(宪问)|死生亦大矣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

  • 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一)

    这一篇是上论《里仁》篇的发挥与引申。 原宪,孔子学生。孔子当司寇时,曾担任过总务长一类的职务。孔子死后,就退隐于山...

  • 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二)

    12.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

  • 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三)

    19.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u)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

  • 读南怀瑾《论语别裁》(宪问四)

    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侫乎?孔子曰:非敢为侫也,疾固也。 译:微生亩是一位道家人物的隐士...

  • 《论语别裁》162(宪问)|为人不易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

  • 358、隐!(《论语》宪问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论语》宪问37节。前面讲到对于仁德之治...

  •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182(宪问)|大隐市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bb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