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叫做笔陈如草,墨陈如宝。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毛笔时间长了用起来跟草一样脆弱、没有价值,而墨则完全相反,是越放越好用。
这种说法是古代人的经验,墨陈如宝确是可能有些道理,但笔陈如草却不是什么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曾经日本文房四宝杂志有记录过这样一件事,有位先生曾经出差中国时路过几家传统毛笔笔坊,通行的同事去游山玩水的时候,他忙着买了好一些笔带回日本。
买回去的时候开了几只笔来用,但没过多久因为公司业务繁忙手头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再用毛笔,就将毛笔封存起来,后来直接将此事抛之脑后。
没想到这一封存就封存了三十年,此时这位先生都已经退休了,时间充裕的他一次打扫房子的时候发现了这几只笔,闲情所致,于是便重新开笔来用,发现居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好用,笔锋的神韵不比以前差,令人赞叹不已。
笔陈如草是古人的说法,可能这一说法是当时制笔工艺情况下的常见现象,古代制笔工艺、脱脂技术、保存技术等等都不如现代,于是有笔陈如草的说法。
不过不同毛料的毛笔又需要分开来讨论,羊毫在市场上甚至有标榜宿羊毫来说明这支羊毫笔属于久放的精品,颇有以此抬高身价之用意。这是因为羊毫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不能过度脱脂,所以制作完成以后自然摆放一段时间毛笔会更好用。
当然毛笔保存也需要细心谨慎,放好樟脑丸、干燥剂放虫防蛀除湿也是很重要的
不过毛笔如果用久了锋颖褪去那就直接是秃笔了,这种现象因为属于太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古人笔陈如草是指的使用之后就显得太事后诸葛亮了。
关于墨陈如宝还有一个和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小故事。
司马光有一次开了一个以茶会友的茶会,他知道爱书法的苏轼也非常嗜好喝茶,便也邀请他去参加。苏轼当天带的茶具和茶成色俱佳,司马光在赞叹之余,看到茶色呈白色,想到苏轼写字时面对的是黑色的墨,黑白之间的反差不禁让司马光想问问苏轼为何同时喜欢茶和墨。
司马光说“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二物?”
苏轼的回答倒简单:奇茶妙墨俱香。 接着苏轼又引申到君子的品德操守上,不过如果没有这个外在的香,恐怕苏轼也不会捏着鼻子说喜欢。
尤其古代的墨会放些麝香香料进去,更加增加墨的陈香,自然越放越有味道,不过现在国家规定不允许再交易麝香了,以前的陈墨的价值自然就更高了。这也算墨陈如宝二十一世纪新解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