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时代的记忆

作者: 后来的六六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23:07 被阅读0次

            关于蒙古历史没有读过正史,只读过几本欧洲人、美国人从不同角度解读蒙古铁骑历史的书。近期读杉山正明的《忽必烈的挑战》看到的是另一个角度的呈现,颠覆了人们对“蒙古铁骑横扫欧亚”累积的“负面观感”。

          在杉山正明的笔下,蒙古和蒙古时代为世界与人类进程带来的变化及影响是深远的,如果将目光从蒙古时代移开,就无法谈论“世界史”中的“世界的世界化”,但其影响力在大众的意识中,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只单纯成为过去的插曲。

            为读书记,摘录总结一部分书中关于蒙古时代的印迹,想像一下那个时代的宏伟与壮阔,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曾经的世界。

          1.正名。成吉思汗西征的破坏性,有不实与夸大,甚至被恶意扭曲。如关于中亚“大屠杀”,以赫拉特城市为例,伊斯兰有文献记载有240万居民遭到杀戮,而事实上当时中亚城市里就没有那么庞大的人口,赫拉特当时人口最多不到10万。同样,“被认定的蒙古铁骑对坎儿井的破坏,致使伊朗一带土地一举荒废”,事实上,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没有记载。

          2.影响。俄罗斯在蒙古到来之前,除了联结北方波罗的海与南方黑海的通商、交易以外,几乎为周边世界所忽略。莫斯科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城镇,蒙古的驿传、运输、交通网连接起了欧亚的陆上交通,也为通往波罗的海、黑海、波斯湾的海上交通带来及便利,俄罗斯才开始活络起来,莫斯科也是以蒙古势力为背景缓缓地增强了权力。以杉山正明之说,俄罗斯帝国本身没有蒙古是无法成立的。

          蒙古接收南宋后,也接收了江南造船力和航海技术,在忽必烈帝国政权影响下,人类史上最大的航海舰队在蒙古时代登场,并对明朝产生了重大影响。郑和的存在是“蒙古体系”的遗痕。如果永乐帝朱棣辞世后也贯彻同样的国家方针,“大航海时代”未必就是欧洲人的囊中之物。中国的海洋落后,是明代闭关锁国政策以后的结果,以至于力量微弱的葡萄牙、西班牙开出海上历史的“谎花”。

          3.创业。忽必烈融合草原军事力、中华经济实力、穆斯林商业力建立新的国家,是成吉思汗后的第二次创业。他的构思是将游牧世界、农耕世界、海洋世界三个相异世界的相连,并以欧亚整体的规模来完成这一构想。这应该是世界一体化的雏形,在这一构想下,他的治国理政都沿着这一方向延伸。

        4.开放。忽必烈时代,废除了过路税,作为对地方的补偿,地方土地取得所有税收作为地方税留用,无需上缴中央。商品只要在最终卖出地缴纳销售税即可,税率大约是百分之三点三。无论是谁,人种和民族都无所谓,只要支付百分之三点三的商税与关税就可以自由做生意。

            其目标是透过优惠远途商业,使得与之相关的中小规模流通、通商也活跃起来,卷起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物流漩涡。以类似的自由经济政策,奖励跨区域的大型通商,形成欧亚世界通商圈。十四世纪前后,横亘欧亚东西的人与物的大交流名副其实地出现了。虽然忽必烈生前没有看到这些施政的开花结果,但在一定意义上,西欧近代以经济与通商为立国根本的模式根源都在蒙古时代。

        5.通货。白银作为蒙古帝国的基本通货,在欧亚世界里扮演及国际通货的角色。我们熟悉的银锭,相当于50两白银,是在蒙古时代形成的。不管是马蹄状、斧头状还是枕头状,重量体系是统一的,而且超越了语言地域差异,忽必烈政权下的锭、两、钱等蒙古帝国的重量体系,连通了欧亚。

        6.遗憾。忽必烈的构想远远超越时代,太过早熟,支撑其体系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太低了。既无大卡车也无动力铲,既无火车也无动力船。通讯与联络手段只有驿传的快信和传信鸽。要管辖东西超过一万公里的超大版图,当时人类在技术上产业上还是太过落后了。当时的状况是头脑比时代转的快。

          虽然忽必烈的大元汗国因为偶然或必然无法永续,但“拥有相当稳固的军事、经济体系的巨大国家形式”还继续留在不同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门扉开启。

          《忽必烈的挑战》一书除了上述部分,还有涉及都市圈构造、上都大都的城市设计,对种族宗教的宽容容纳,蒙古军事策略等等。作者不同检视的角度如同打开回望历史的另一扇窗,透过窗户看到的不只是简单的金戈铁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蒙古时代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lz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