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到张婧老师想让我们自助组织来承担讲义评审这个任务时,满是惊讶,感觉这一般都是专家才能做到的,但张婧老师说,一个是我们都多少明白了学思达讲义制作过程,也有实践,是可以拿出一些观点的;再一个就是通过评审将会又是一次很大的提升,可以互相促进,同时也给了我们自助组织一次很好的锻炼成长机会。能锻炼,能学习,能提升,即便我不会,但我身后有一个相当优秀的团队,只要想尝试,就能够克服困难。于是接下了这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可说实话,自己对评审方案一点都不懂,下一步怎么做,不知道。9月6号晚上,先跟刘云洲校长商量,说明了这次任务的情况,刘校建议我先出个简要方案,然后理事会一起商议。我说,我不会出方案,需要刘校帮助。第二天上午,刘校发来了这次评审的最初框架。
学思达讲义评审之《方案制定》9月7号(周五)晚上召集理事会进直播间商议,开学后大家工作都很忙,当天晚上虽然只来了六七位,但经过与王绪卫、李旺平等几位老师商议,确定了讲义评审的小组成员人数、初评复评终评的大致时间段,并定出当下要做的工作:招募人员。有了人,才有下一步的标准制定和接下来的工作开展。于是决定,一边公开招募,一边私下联系。
学思达讲义评审之《方案制定》直播结束后,跟王晓欢老师又进一步交流,结合大家的商讨结果和招募计划,王晓欢老师写出《学思达讲义评审员招募公告》,于晚上11点发到村小六期微信群和我们自助组织的乡村实践群,期待大家的加入。
没想到,没有一个人报名。第二天,理事会群里发通知,当下最重要的事,找人。
学思达讲义评审之《方案制定》当私下联系邀请老师时,才知道大家不报名的原因:一是工作忙,没时间,怕不能专心对待这件事;二是觉得自己不专业,不敢胜任这个工作。当说明情况后,大家都愿意加入进来,虽然明知辛苦,但都表示,只要加入,就要挤出时间来做好这件事。感谢接受邀请的老师、负责联系人员的各位理事,老师们加入后又进一步联系自己熟悉的较合适的人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9月8号晚上,组建学思达评审小组微信群,当天晚上,招募到24人。
学思达讲义评审之《方案制定》已经加入评审的伙伴,我们就开始在群里讨论评审标准的制定。大家根据自己对学思达讲义制作的理解和实践,结合提交的讲义作业实例,并请张辉诚老师做指导,在原来的大框架里,补充完善了具体的细节,9月8号晚上,评审标准基本成型。
9月9号(周日)继续招募,9月9号晚上,评审成员招募到30人,正好可以成立六个5人的小组。
学思达讲义评审之《方案制定》9月10号中午,群里讨论评审流程。大家在初评的等级界定上,开始争论,出现了优秀、合格、淘汰,优秀、优良、合格,优秀、优秀+、优秀++三种意见,大家各抒己见,齐拓宇老师不赞同淘汰,觉得我们也没有鉴定的能力和资格;陈洁老师觉得只要提交作业的就应该视为合格,因为总比不提交的要好;还有老师认为,只要提交就应该视为优秀,然后再评选优加……仔细想想,每个人说得都有道理,其实不管哪一种界定,评审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再说,我们评审的目的,主要是向优秀者学习,指出共性问题,互相促进,等级倒不是最主要的。后来,确定为优秀、一般两个等级,用字母AB来表示,每组五个评审,只要获得3个A即可评为优秀,复评时再从每个小组的优秀讲义中评选出一篇小组最优讲义,终评时,从小组最优讲义中共评出一篇最佳讲义,交于张辉诚老师团队进行点评。但每篇讲义都要有优点点评、改进建议和综合评语、等级界定。
9月10号晚上,再次讨论,基本流程定下来后,开始分组。大家根据各自所擅长的学科进到相应的小组。确立各组小组长,负责分发和汇总讲义。当时定的评审流程是,初评一周,轮流交换评审;复评一周,学科共选优秀讲义;终评一周,评审共评一篇最佳讲义。群内公布后,大家开始各自分工合作。睡前11多,接到王晓欢老师语音,关于评审流程,两个人推敲了92分钟,商讨着怎么做更能体现评审的客观。后来一致认为,轮流交换审阅会让第一个评审员的观点占主导,后面四位再去审阅时,就会受到前面已给点评的影响,就失去了五个评审的意义。于是,想到把轮流交换审阅,变为全部审阅,最后交于小组长汇总,由小组长根据每篇讲义的等级界定统计汇总,得出优秀讲义。然后,把五个评审的点评全部打包反馈给讲义编写者。这样,每个评审员的审阅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见解,不受他人影响,每个讲义编写者又可以收到五个人的点评,不仅明白了自己的讲义在不同人眼里的效果,最终等级界定的依据,还可以同时吸收到五个评审员的精心建议,对自己今后制作讲义将是很大的帮助。两个人越推敲,感觉这个方案越好,于是果断决定,改轮流交换审阅为全部审阅,最后汇总。初评中间延长为两周,复评终评一周。并决定,第二天晚上在直播间跟大家交代清楚评审的具体操作,以免后期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或返工。
学思达讲义评审之《方案制定》9月11号上午群里发通知,告诉大家晚上进直播间交流评审流程的具体操作,不回复者会电话通知,保证全员参与。中午跟张婧老师汇报了方案最后的修订,征得同意。查看群里回复,还有十二位老师未来得及看微信。于是,查学员手册,一一发手机短信。傍晚六点,两位老师未回复短信,打电话过去。晚上,除了胡刚强老师因为家里有事未能参与,其他老师均在直播间收听。
确定大家都明确规则和操作后,对各学科评审小组统筹安排,进行了完善。最后,评审员共31位,英语综合组因为只有一个,增加为6人,这样可以避开自己的讲义。其他语文组3个,数学组2个,都是5人,由各小组长建立小群,分发讲义,有本人讲义的,由小组长调换到其他小组。初评工作9月11号晚上9点开始,定于9月24号完成。
学思达讲义评审之《方案制定》93份讲义,31个评审员,6个评审小组,每个评审员要在初评两周内审阅15篇讲义,平均每天至少1篇,每一篇读完并认真点评、给出建议,最少需要1个小时静心来做此事。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参与评审的各位老师、校长们忙完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做。还有老师带着宝宝,要在照顾宝宝之余来做。感动于大家的担当,学思达讲义评审,再一次聚集了大家的能量,在承担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愿这次评审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收获,同时期待讲义评审过程中精彩的问题设计、点评建议,期待文字与思想的碰撞,期待思维的再一次迭代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