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读书笔记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懂《尚书》:汉人崇尚《尚书》

读懂《尚书》:汉人崇尚《尚书》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17:54 被阅读25次

    晁错在伏生那里记录下来的《尚书》,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也就是隶书写下来的,总共28篇。这28篇是:

    《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

    《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

    《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

    汉文帝以后,《尚书》被太学确立为“重点课程”,人们学习的就是伏生的28篇版的《尚书》。

    纵观中国历史,汉朝人是最重视《尚书》的了。为什么重视《尚书》?因为汉朝人认为它是真正的帝王之书。研究好了《尚书》,可以治理好天下的。所以,汉朝的君臣都认真研究《尚书》;学好尚书的人,可以直接去做官。当然,《尚书》不光要学,还要在实践中运用,“活学活用”。

    怎么用呢?比方说,有个叫平当的,说是参考《尚书·禹贡》篇治理好了黄河,后来当了宰相。还有个叫夏侯胜的,根据《尚书·洪范》篇的理论察变,就是考察天象变化,警示人事。

    怎么察变呢?有个故事。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昌邑王刘贺被当时的权臣霍光选择来继承皇位。这个刘贺,大家都知道,就是最近被挖了坟墓的海昏侯。他即位后,极度荒淫,据说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引起朝野不满。霍光就和张安世密谋废掉刘贺。

    当时的博士,也是光禄大夫夏侯胜,他不知道这两位要废皇帝。一天,刘贺又要外出游玩,夏侯胜挡在刘贺的车前进谏,说:“天久旱不雨,说明有臣子在谋反。一旦他们作乱,皇上怎么办?”这是根据洪范篇得出的结论,但刘贺认为他是在妖言惑众,十分恼怒,就把夏侯胜投入监狱。

    霍光和张安世大吃一惊,互相怀疑对方泄密。为防不测,果断采取行动,给太后,其实就是霍光的女儿,上奏疏,请下旨废昌邑王,尊立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为皇帝,就是汉宣帝;昌邑王后来被贬为海昏侯。

    有了朝廷的高度重视,《尚书》就流传开来,不用担心断线了。

    《尚书》在汉代的流传,非常讲究家法,传承脉络分明,而且往往是家族内传承。从伏生开始,他传给济南张生和欧阳生欧阳和伯,后来又形成了三个派系。

    欧阳生他教给了千乘人兒宽。兒宽参加郡里的选举,前往太学的博士官门下学习,从师于孔安国(注意这个孔安国)。后来兒宽做了大官。兒宽又教授《尚书》给欧阳生的儿子,从此欧阳家族就世世相传,一连八代都是尚书学的博士。

    济南张生,把《尚书》传给了夏侯都尉,夏侯都尉又传给了族人夏侯始昌。夏侯始昌传给夏侯胜,夏侯胜又传给侄子夏侯建。

    夏侯叔侄两个都讲《尚书》,后来讲法不一,所以分成了两家,人称大小夏侯。在汉宣帝时,欧阳、大小夏侯这三派,都被立于学官。

    汉朝人学习《尚书》的热情很高。当然,不光是学《尚书》,汉朝人对于所有儒家经典五经都是这样。

    汉朝人认为孔子是王者;他具有王者的道德和智慧,但没有王者的天命,所以汉人称孔子为“素王”,就像今天说的“无冕之王”。

    孔子的道德、智慧没有机会施展,怎么办呢?他就编撰了五经,把自己的道德、治国智慧都蕴含在五经里。所以汉朝人认为,五经里面有孔子的“微言大义”。而且,汉朝人认为,孔子早就预见到汉朝的出现,他的五经,他的制度,就是汉朝准备的。学者,就要发掘里面的微言大义;君臣,就要遵照五经的教导治国理政。

    这就造成了汉朝人对经典的崇敬。一方面,学好经典,可以做官;另一方面,学习文化本身也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所以就涌现出很多感人的学习故事。

    还是这个夏侯胜,在宣帝时继续做官。汉宣帝即位,打算为汉武帝广泛建庙,显示孝的风范,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的,于是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当时,百官齐口称赞,夏侯胜却指出:“汉武帝虽然有抵御四方强敌,扩大疆土之功,但在战争中滥杀俘虏及庶民,以致浪费了大量钱财,过度铺张,消耗了大量财力,使百姓流离失所,至今逃亡在外的流民没有安顿下来,不应该给武帝立庙塑像。”

    这么一来,夏侯胜被安上一个“非议诏书,诋毁先帝”之罪,又被下狱了。当时的左丞相、长史黄霸支持夏侯胜,不同意劾奏。汉昭帝于是把夏侯胜和黄霸都关进监狱,黄霸在监狱里向夏侯胜要求学《尚书》。

    夏侯胜说:“我们都要死了,还讲什么呀?”黄霸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夏侯胜没话可说,就给他讲授《尚书》。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两位朝不保夕的囚徒,在监狱孜孜不倦学习尚书的情景,千载而下,犹令人备受感动。什么叫薪火相传?就是这样。

    在当时,政府鼓励人们提供失散在民间的古书,因为经过多年的战火,中央图书馆实在没有多少书。礼失求诸野,可能民间会有,所以政府重金搜购。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也有不少“幺蛾子”。很多人伪造了书,交给国家,给后人造成不少麻烦。

    汉景帝时代,河内地方(不是越南首都的那个河内,河南北部黄河以北的地带)有个女子,发现一篇叫做《泰誓》的尚书残卷(分为上中下3篇)。这女子觉悟很高,及时“交给了国家”。

    儒生们就把这一篇加入《尚书》课程,所以西汉儒生读的尚书,是29篇。不过这1篇,经后人考察,是伪造的,这是第一次伪造尚书事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懂《尚书》:汉人崇尚《尚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xn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