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从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作者: 筑梦小兵 | 来源:发表于2016-07-02 23:57 被阅读23次

    如果说一年当中的哪个月份可以调动全民的注意力和行动力,除了一般春节所处的二月份外,非六月份莫属了。

    六月的空气里总是弥漫着一股灼热感。

    这股灼热感一部分来自于阳光炽烤大地的味道,更多的是来自学子们焦躁的内心,父母们紧张的目光,和最终一触即发的高考,中考,期末考。

    人们总说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了,可是高考的味道,却从来没有消退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团圆的年夜饭每过365天就能有一次,而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下一次可能得在36500天后了。

    今年的各批次高考分数线出奇的低,不知道是因为题目太难还是其他原因,连河北、河南、山东这些高考大省的理工科本一分数线也只有525、523和537。这对于大多数勤奋踏实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个利好的消息,只要发挥稳定,高出一本线几十分不是问题,选择的范围可能会比往年多,再加上现在国家平行志愿的机制也在边推行边完善,填报志愿的难度应该减少很多,学生和家长也都会更轻松。

    然而我还是天真了。

    一位阿姨的孩子联系我,他今年的分数高出所在地区一本线50多分,但现在填报志愿纠结到不行,想让我帮忙推荐一下适合他的好学校好专业,以确保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拥有美好的未来。

    刚听到这个请求时,我的内心是既无奈又好笑的,如果我能有这种预测未来的本事,我也不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与担忧了,每年六七月份搞搞这种精准推荐的业务,轻轻松松就可以登上人生巅峰。

    这件事情折射出一种教育的悲哀——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大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作家、发明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也据此提出了一个“吓尿指数”,用来描述一个古代人穿越到后世会被“吓尿”的时间差。具体来说,如果一个民国时期的人穿越到现代,看到人人通过一个平板、手机就可以联通世界,一定无法理解,被“吓尿”,这期间大概是100年。而一个人如果穿越到清朝会被“吓尿”,可能得回到唐朝以前了,因为唐宋元明清基本都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制结构,生产力和生产技术也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但这个时间跨度就变为了1000多年。再往前推,时间跨度可能就是1万年,500万年,5000万年左右这种进化史上的重要节点了。

    简单来说,“吓尿指数”表达了“加速回报”的事实。人类技术的发展正在突飞猛进,没准4年之后除了服务和创意性质的行业,其他就都交给机器人了。所以没有谁能确保你因为一个好学校和好专业就能在大学毕业之后高枕无忧。所以不如通过这个阶段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力强,创新力强,适应性强的人才来的靠谱。

    传统报志愿的思路一般是先考虑选什么热门专业,然后看哪些大学这个专业强,最后再看哪些个城市有这些大学并且离家较近,于是得出了最优选择。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认为选择报志愿仍然主要是这三步,但是得整体调转过来——先看城市,再看学校,最后定专业。

    1.在大城市,有平台来拓展视野,有声音来抚慰心灵。

    逃离北上广深说了这么多年,可从没听说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减少过。凡是含着泪冲进来的人,大多会含着泪想方设法地留下。不为别的,只因为这里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可能,更具想象力的人生。

    没当过皇帝,就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帝王生活。挑粪的会想着“等自己当皇帝了一定要换个金粪叉”,种田的会想着“等自己当皇帝一定养上十头耕牛”,没吃过糖的会想着“等自己当皇帝了就在柜子里放满糖,天天吃”。你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责怪他们没志气,都当皇帝就只知道这种鸡毛蒜皮的事,这已经是他们能想象到的最美好的生活了。原因就是眼界的高低,再深推一层就是所处环境的熏陶。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可能学习很久才能明白什么叫做网红经济,什么叫做共享经济。而你问一个一线城市的人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会以奇怪的眼光回一句,“你是在逗我么?”

    除此之外,我一直认为每个城市都是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的。经常旅行或出差的人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坐车、开会、购物、交谈,不同的城市给你留下的印象肯定是不同的。甚至会自问,“他们怎么会这样呢?”或者嘴上说不出,但隐隐觉得这个地方打哪一点让你觉得很舒服或是别扭,也许是人情味,也许是风俗习惯,也许是生活节奏,也许是历史风貌。

    总之,选择一座喜欢的大城市,更幸运一点选择一座和自己匹配的大城市,在无限可能中扩展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然会对未来开个好头。

    2.选择一所政策灵活,重视实践的大学

    当城市选好后,在这个城市中选择一个政策灵活,重视实践的大学。道理基本和上一点一样,在丰富的资源力量和学术环境下,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你的思想会变得更加灵活,创造力也会容易被激发出来。而城市所拥有的更加丰富的资源会为你电石火光的想法提供试错的条件和空间。

    3.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业

    很多学生的专业都是家长全权代理填报的,并且是奔着赚钱去的,什么热门报什么。然而哪里存在长久的热门专业呢?很可能今年的热门专业到四年后就变成了冷门专业。同时由于所学科目不感兴趣,学生们必然不会全力以赴,一知半解混到毕业,就业情况怎能理想?

    倒不如尊重孩子的选择,选一门孩子擅长的或者相对感兴趣的专业去学,而学什么并不重要。有了动力与激情,再配上强大的平台支持,成为一个善思考,勤实践,爱进取的适应性人才多半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将来从事其他的工作,已有的思维和创新模式必然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

    随便翻阅哪个风云人物(尤其商界)的成长史,从来没有说哪个人一直读一个热门专业最后风生水起的。反而都是大学学这个,硕士读那个,如果读博士的话再换一种,时刻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跟着能让自己成长更快的方式走,才最终拨动了改变世界进程的齿轮。

    记不清是哪位大师说过了,“大学从来就不是教你赚钱的地方,知识也都是没用的。所谓上大学的意义,就在于把你塑造成一个会思考,能独立的合格公民”。

    所以,高考志愿真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志愿从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nq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