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防守力量十分强大,万弩齐发、炮火连天,军事实力是很强悍的,但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不是你装备多么先进,而是国人的士气、民心,一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统治集团,将士们怎么可能如狼似虎?就如一只绵羊领着一群狮子打仗一样。
宋神宗御驾亲临,过河而到澶州之北,旌旗飞扬、天子神威,让宋朝军队士气大振。就在澶州城下,曾经擒获杨家将大当家杨业的辽军统帅萧挞览,被宋军将领张瑰用床子弩一弩击中当场身亡,彻底动摇了契丹人的军心,萧太后悲痛异常,再打下去适得其反,不如得了便宜还卖乖,趁机罢战言和、索赔损失。
宋辽是怎么个言和法呢?说起来跟过家家似的。
北宋真宗皇帝赵恒多了位燕燕婶娘,那就是大辽萧太后,她的儿子辽圣宗与宋真宗成了堂兄弟。
以后宋辽就是一家人,恒大侄子,每年可要记得给燕燕婶婶十万两孝敬钱外加二十万匹绢缝衣服穿,送晚了婶儿可就要打你屁股吆,大辽国萧太后满意而归、撤军北还,却一路都在骂寇准:该死的寇老西,如果不是你多事,我早就收赵恒做亲儿子了……
宋辽澶渊之盟,人民免受兵戈之苦,博得宋辽边界长期和平,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百业兴旺,不然,后果真的很难说,闻名于世的《清明上河图》不见得产生,王安石的那些文豪朋友们能否诞生都是个疑问。
澶渊之盟也被人称作城下之盟、卖国条约,长期备受争议,这不是寇准的本意,他想一鼓作气,将契丹人彻底打残,但皇帝就是不敢打仗,只求尽快息事宁人、好安生享乐,寇准作不了宋真宗的主。
行政院长王钦若恨寇准恨的咬牙,时刻想寻找咬他的机会,你寇准别得意忘形,坏了我的好事绝不会有好下场,得空就跑皇帝身边念叨:“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万岁爷,这是要记入史册的啊,当初您不听我的建议迁都南京,寇老西只贪他的名声而不顾您的安危,让您遭受如此的耻辱,每想到此,我是彻夜难眠、痛彻心扉啊。
宋真宗江山稳固后就忘了当时的狼狈,听了王钦若的话更是窝囊万分,卸磨杀驴还担心别人说他没良心,把黑锅扣在寇准背上是铁定无疑,找了个任人唯亲的借口,便把寇准赶到了陕州(今三门峡)做知州。
大伙算算,从国家总理到县级市的市长,一下子降了几级?
这还不能算是寇准的人生最低谷,毕竟救国护土、劳苦功高,宋真宗心里面有数,再怎么折腾寇准,也未置其于死地,临死前还想托孤于他,但寇准却没了机会重头再来。此时,曾给他“溜须拍马”的丁谓与人密谋,将寇准排挤在真宗病榻之外。
待宋真宗去世后,小人得势、谗言更多,寇准更惨,一下子就贬到了雷州湾,还不能叫流放,因为他大小还是国家干部:雷州司户参军。
同样是做大宋王朝的宰相,寇准比他的后辈王安石会享受的多。
寇准的老爹是王爷府的高参,幼时家庭条件很是优越,等他做了大官后更会变着花样的享受,“性豪侈,喜剧饮”,与王安石的质朴本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安石的老爹在江南东跑西颠、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那块砖,他也跟着吃苦受罪,等到王安石真的有资格、有条件享受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已然养成,铺张浪费的事打死他也不干,而不是不敢。
看来人的出身背景不同,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真的会大不一样。
下班后的寇准是悠闲快乐的,他不喜欢关在屋里面读书写字,也不喜欢在家里唠叨军国大事,上朝时慷慨激昂、退朝后花天酒地是他的爱好,笙歌燕舞、宾客满棚,就连厨房里点的都是巨大的蜡烛,灯火辉煌、一如天堂。
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刻,有一人却公开评论“寇公奇才,唯学术不足耳,”此人就是发明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的老同事张咏。
这话托人传寇准耳朵里张咏还嫌不过瘾,又亲自送寇准一本《霍光传》,让他用心看。
《霍光传》有什么好看的?寇准不知道张咏是啥意思。
能有啥意思啊,读完你就知道啦,张咏呵呵一笑挥手告别。
寇准回头便读起此书,“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读到此处哈哈大笑,张咏你这老家伙,当面说我“不学无术”不就行了?绕那么个大弯,耽误我喝酒。
一次酒席上胡子不小心沾上了菜汤,仆人还没来得及上前,参政丁谓却疾步走到身边,小心翼翼的帮他擦去菜汤、捋顺胡须,相爷,您老的胡子真好看,看起来就像活神仙。
寇老西本来很欣赏他的才干呢,一下子却引起他的厌烦。透过小事看本质,心里清楚他就是个小人也就罢了,可寇准偏要当众训斥:你丁谓位列参政,是部长级别的大干部,怎么能如此下贱?
拍马屁却拍在了马蹄子上,丁谓的脸面没地方搁,嘴上说俺担心您胡子太长吃饭不方便,心里面就结下了怨恨,这就是寇准被撵到荒蛮之地的因缘。
“溜须拍马”就是这么来的,可很多做领导的却偏偏喜欢这样的人,却不知晓,在你面前多谄媚,背对你后就多恶毒,信任小人而栽大跟头是迟早的事。
人皆为利,应取之有道,失去人格的低三下四、奉承谄媚,必为人所不齿,就如丁谓一样。
这不,寇准到雷州湾刚刚落下脚,丁谓便遭到了报应,贬的比寇准还要远,乘风踏浪去了海南岛,做了跟寇准一个级别的官,三亚司户参军,而寇准竟然还派人在雷州道上送他一只蒸羔羊当酒肴,啥意思丁谓自己琢磨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