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72]篇
文成公主剧场外景 剧场广场远眺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剧门票
如果说,在西藏遇见巴松措是惊艳,遇见普巴卓玛是收获,那麽与文成公主史诗剧的相遇则是震撼与思考。
文成公主史诗剧,是讲述松赞干布去大唐求娶公主,而后文成公主历经千辛万苦花费三年时间入藏,改变了吐蕃(主要是现在的西藏)人民生活与命运的故事。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史诗剧,看过之后,却深刻地意识到国与国之间的联姻,爱情充其量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却绝不是政治与历史生涯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一幕:松赞干布派遣首相前往盛世大唐求婚第一幕一开始,舞台一片漆黑,突然亮起了灯光,只看到无数身着藏服的人吹响牛角,远远地传来嘹亮地用藏语唱的歌曲--我的眼泪突然间就滚下来了。
下意识地看字幕提示,只看到“羌塘是我的故乡”字样。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还未等我从声音的惊艳感动中回过神来,紧接着,舞台大亮,就仿佛看到了盛世大唐的泱泱大国气象再现人间。
我已经无法用语言真实地表露当时的震撼,只能一边想拍照留念,一边又觉得拍照或者摄像完全无法展示现场的效果,而另一边又越发被史诗剧的内容吸引,根本不想被手机拍照的念头干扰,身心陷入剧中,无法自拔。
前往吐蕃的路上,文成公主梦见了她心目中的松赞干布很快,我不仅看到了大唐再现的恢宏,也看到了流传下来的松赞干布派遣的首相巧失妙计用蜜蜂缔结与文成公主缘分的故事。
而演绎中文成公主接下来的命运,既有她个人对爱情的想像,又有她悲天悯人独身嫁往吐蕃的悲壮;从她摔碎日月神镜开始,她又不再是一个小女子,尽管她也曾在梦中幻想松赞干布的模样,但更多时候她代表的是传播大唐文化、宗教、风俗,给吐蕃民众带去药材、种子、食物的使者。
我一边看,一边为演绎中文成公主的形象而感动。但同时,内心深处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这些只是导演或者说后世对文成公主的刻画。
而历史上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否真的是自愿嫁给松赞干布的?她和松赞干布真的存在过神魂交融的爱情吗?她真的已经强大到忽略了自身的情感,而以将吐蕃他乡变成故乡为己任吗?
我不知道,也未曾去了解过。我在下意识中,更愿意相信文成公主是幸福的,是伟大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不愿意接受真实的她,其实是被逼迫的,是不幸的,是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结尾: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建造了布达拉宫,共同缔造了吐蕃传奇且不管我在看的当中如何天马行空地想像文成公主的命运,在文成公主史诗剧的演绎中,观者看到的内容如下: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神魂交融,一个被对方的远大抱负所感动,而另一个则被对方的美貌与智慧所倾倒;
他们两个人,一个自愿下嫁吐蕃,跨越万里,日月兼程,怀着纯真的爱情向往,抱着拯救吐蕃民众的大义情感,经历千辛万苦,花费了三年时间终于抵达吐蕃;一个则在求婚前就踌躇满志,不但施巧计赢得美人心,而且用宏大的工程为她建造宫殿,更让吐蕃的民众发自肺腑地欢迎她的到来;
故事的结局,当然是文成公主终于与松赞干布结合,他们一起缔造了吐蕃盛世,在爱的天堂中,完成了他乡是故乡,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宏大目标。
独唱情歌,是向往期待,也是茫然不安起初,我想歌颂文成公主的伟大,赞美她作为一个女子,在他国与己国既相依又相斥的氛围下,在文化、语言、饮食、环境等皆迥异的情况下,仍可保全自身,并流芳百世的智慧。
但看完整部史诗剧,除了被场景真实演绎和场面之恢宏盛大所震撼,被剧情的内容人物的演绎所感动,被剧组刻意落下的“雪山泡沫”让观者体会真实剧情的演绎感到啼笑皆非,更深刻的,就是悲哀。
在那样一个年代,文成公主的真实人生,绝没有剧情展示的那么美好和伟大。
或许是我的格局仍然不够大,并没有被该部剧所宣扬的历史和政治意义所打动。
只不过,单从一个小女子的看法中,我所希望的,只是如文成公主这样的女子不再需要以一己之身背负一国重任;
我所庆幸的,是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像文成公主这样的女子,可以用她的智慧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