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看诗经|七月流火

作者: 臆无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17:57 被阅读109次

[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三]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七]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八]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这首诗有八段,近五百个字,是诗经里最长的一首诗。为了方便说明,我在每一段前面加了一个数字分段。看起来像是一出折子戏“八段锦”。

诗经,豳风,七月。豳,是古西周都邑,又叫“邠”,位置在今天陕西彬县,旬邑一带。

也就是说,这首《七月》,来自距今两千七百多年的中古时代。

这是一篇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年鉴”。

第一段就说耕地。“七月流火”,不是说七月天气热,像着了火一样。而是指“大火(音毁)星”,东方苍龙心宿二,天蝎座主星,全天最孤独的一等恒星。这颗星在夏至前后出现,最明亮,正高挂在南方的天空。但是到了农历七月,它渐渐往西运动,所以是“流火”。天气反而是越来越凉。

秋风起,“一之日觱(bì)发(bō),二之日栗烈”——风声凛冽,哔哩吧啦。秋风萧瑟天气凉。农耕之族最关心什么?穿衣吃饭。“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啊?褐是粗布衣。一家子连件御寒的普通衣服都没有,谈什么过年?

生活的希望,要从土地里去刨出来。所以“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于耜”,修理耒耜(耕田起土的工具),“举趾”,举步。来年开春的播种,头年秋天就得松土。家里的妇女孩子,要馌(yè,送食物)彼南亩,送个饭到田间地头。政府的劝农官也来了,“田畯(jùn)至喜”,俗称农正,田大夫。

多么具有忧患意识,勤勤恳恳的一家子。在劝农官的殷勤敦促下,他们紧紧抓住天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了吗?

不急,看看他们一整年是怎么过的。

第二段。“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当春天太阳出来,仓庚(黄莺)鸟鸣叫的时候,。“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家的女孩子,就背着懿(深)筐,出门到桑林的小路上,摘桑叶养蚕。还要顺便搂一把“蘩”(白蒿),架蚕子出茧子,缫出丝来织衣服。

可是,这个丝衣,姑娘是穿不上的。除了出劳动力,她们还有一种身体价值。就是可能,要么直接给贵公子做奴妾,要么作为“妾媵制度”的陪嫁,间接做个奴妾。“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谁喜欢这种命运?女心不悲才怪。

第三段是第二段的延伸。“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萑(huán)苇,芦苇。芦苇收来做箔。蚕月(三月)桑树多余的枝条,用戕斧,方斧头砍掉。这是男人干的事。女人们继续,染衣裳,玄黄朱色,为公子裳。贵族是很讲究的,不是黑、黄、大红这样的正色,他们是不会穿的,不然就很“失礼”。

接下来四五六七八段,都是差不多。回环往复,不用“比”,不用“兴”,通篇都是“赋”。赋来赋去,赋一个“苦”。

这一家子还有什么新鲜事可干呢?好像有点。比如四月秀葽(yāo),五月鸣蜩(tiáo蝉)的时候,采集个草药“远志”用来治病。过着鼎肉壶酒日子的人们,毕竟是要生病的。

秋风落叶的时候,狐狸们和猪们也要遭殃。“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言私其豵,献豜于公”,猎狐皮做裘衣。豵(zòng):一岁小猪。豜(jiān),三岁大猪。就是说,猎物里的小动物,可以自己腊干了过年,大动物,得交“公”。

再比如酿酒,“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眉寿,是形容回到眉毛变白那么久。吃饱穿暖的好日子,要长久永恒。

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编钟的乐曲,就是这样天长地久的欢乐。

几千年前的这一家子,忙忙碌碌。

吃还是有得吃,“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壶:葫芦。苴(jū):秋麻籽,可以吃。樗(chū):臭椿。

剩了些忧患,剩了些情怀。听着“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只蟋蟀的鸣叫,年年随着七月流火。一跳跳到余光中的笔下。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 就是那一只蟋蟀。

钢翅响拍着金风|一跳跳过了海峡|从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唱歌|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过|在《唐风·蟋蟀》里唱过|在《古诗十九首》里唱过|在花木兰的织机旁唱过|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深山的驿道边唱过|在长城的烽台上唱过|在旅馆的天井中唱过|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孤客听过|伤兵听过……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山河表里潼关路,亡,百姓苦,兴,百姓苦。

高晓松说,我们的民族天性不会歌唱。

我也不想反驳。

我们好像生下来就皱着眉头。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只有神话没有童话。只有夸父逐日,刑天挥斧,后羿射日的悲壮英雄 ;只有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瑶姬化草的悲伤美女;我们只有超越的哲人,庄子的寓言;只有“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为之”孙子的悲悯;只有“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的老子的提醒……

我们流传下来的童谣,都挂着朝代兴替。我们闺中的民歌,都有一个,十二月花时,该绣该嫁该作息的时间表。

我们是敬畏星空,而把土地顶在头上的民族。

我们天性有歌声,只是水墨的规矩准绳,让我们内敛而矜持。唱出来的曲调,必须有个宫商角徵羽,符合公认又玄幻的“法度”。

不同于喜欢思辨又随意的邻居印度。

他们的圣人,生下来就会走出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而我们要湮没在人群里。找到自己的归属和位置。

所以唐宋以降天下禅林,认同“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天不事生产,一天没资格吃饭。白衣飘飘的婆罗门,光是靠冥想和乞食,是没有办法在这片土地展开自己的思考的。

这一点,只要看娱乐节目,有谁多么多么不容易,多么多么的与众不同,然而终于爆料她他家庭幸福,有孩子有父母,观众们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眼里含着泪光,脸上终于欣慰。

两千多年过去,还是有隐约的“七月流火”,隐形的二十四个节气。

藏在诗经。藏在母语。一声漫长的叹息。


相关文章

  • 逍遥看诗经|七月流火

    [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 无题

    流火七月何所处 遍看挥汗灼暑伏 锄禾筑墙有农工 公子王孙逍遥度

  • 七月流火

    文/舒舒 七月流火。 《诗经》中说,进入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的时节到了。 七月流火,其实就是天...

  • 品茶

    《诗经》上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七月天气渐凉,傍晚时可见大火星西沉,故而说"七月流火"。 要说重庆...

  • “七月流火”形容的是天气很热吗?

    “七月流火”常常被众人误以为七月暑热如火,极其容易望文生义。其实,《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天气渐凉...

  • 成语集合

    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 1、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

  • 原来你是这样的赵孝成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诗经·国风·豳风》 如果你发这样一条朋友圈:“虽说七月流火,天气还是酷热难耐”; 再如果...

  • 七月的流火,再无七月。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本是用于形容天气转凉时节星落现象,可是因为你,我却愿意相信,七月流火的热情。 【...

  • 每个数字都有故事

    七月流火,原本这词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如今也可以被用来形容天气炎...

  • 安居士/海滨: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 作者:安居士/海滨 流火星出现在夏历七月 九月就该做御寒的冬衣 遥远的农耕文明在诗经里复苏 后工业时代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逍遥看诗经|七月流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ql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