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教育青春
再重温经典《恰同学少年》

再重温经典《恰同学少年》

作者: 六个核桃GL | 来源:发表于2017-05-01 15:02 被阅读28次

        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在小学时,当时还不懂什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只记得哥哥当时特别喜欢看。前几天我一位学霸朋友推荐我看这部电视剧,可能是为了让我有些学习的榜样吧。再一次重温这部经典电视剧时,内心的感触也是比较深的,有好几个方面的影响,我就一一来说吧

         . 社会背景造就不一般的人

         这部电视剧从毛泽东考取湖南第一师范开始,毛泽东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在他看来很平常,只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大多数底层人民都过着这样的生活,这也造就了他“穷且益坚”的学习态度和简约朴素的习惯。毛泽东的大学同窗大多数都是贫寒学子,其中很经典的片段是过暑假时,学校清校,而他没地方住,他准备去好友家里住,但去了发现连好友自己都住在山上的一个亭子里。后来他们俩都住在那个山上的亭子里,直到他的老师找到他,让他住在了自己家里。还有一个是毛泽东的鞋子太破了,好几个脚趾头都露出来,同学看不下去亲自帮他补了补,后来板仓先生(毛泽东大学时期最敬佩的老师)看不下去就给他钱去买,可毛泽东没忍住拿钱买了些书回来。这让老师哭笑不得,最后鞋子还是板仓先生亲自买好送给毛泽东的。

         .先进的教育理念

         毛泽东当时准备报考北大,但因为家里贫穷,只能去上当时免费招生的湖南第一师范。而这种免费提供学费住宿费的公立学校恐怕在当时也是鲜有的,这个做法是当时一师校长孔昭授提出的。这位伟大的校长说,现在中国大多数好学的都是贫民子弟,而他们不能因为交不起学费就不上学了吧。正是当时这位校长的新理念,最终让这所不有名的大学造就了创世奇才和很多革命领导者。当时盛行新教育模式,老师同学们都是满腔热血,一个个张扬,追求自由的新青年终要与顽固保守的老观念者产生冲突,最经典的而是学生赶走了校长张干。

        .理想信念才是真正的学习之源

         当时正是社会最动荡不安的时候,各种文化思潮席卷着中国这块土地,满清,民国,新政府,复辟......国家最危难的时候,这些满腔热血的学子无时无刻不关心着国家的动向,他们自己建立读书讨论会,发表自己对新局势的看法。他们努力学习,饱览群书,古今中外,寻找着最适合中国发展的制度,而这正是与我们现在社会最大的差别,为什么说现在大多数大学生无所事事呢,是社会太好了吗?也算是吧,毕竟“时势造英雄”。但我们这个时代就不需要“英雄”吗?我们缺少的是科技人才,中国的飞机还有很多零件是从外国买的,难道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了吗?

        .对胆识的认识

        孔昭授校长记录毛泽东时,他评价的一句话是“毛泽东浑身都是胆”。他大学时敢跟老师,校长顶嘴,敢号令同学驱逐张干......而最有胆量的应该是当时两千溃军败逃长沙时,长沙人人逃难,连警察也不出去时,毛泽东带领两百多号学生巧妙让溃军投降,让长沙免于灭顶之灾。当时他还是一个学生啊,胆识惊人,而他当时只是说这只是个开始。他的胆识气魄令他的同学,老师们无一不佩服啊。

         .不论在什么年代,读书都是硬道理

         板仓先生教毛泽东时曾说“休学储能,必得先博后渊”,在刚上大学时,板仓先生就让毛泽东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历史政治,伦理五经什么都看。毛泽东也说“博采众长才能相互印证,故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这也是我们现在应该清楚认识的,不能学理的人就不看文学著作,每天只搞科研,这样恐怕连学术论文都让人看不懂了吧。毛泽东读书的一个怪癖是做笔记,而且就在书上做,导致同学都不敢给他借书了,不然拿回来自己都看不了了,因为毛泽东的笔记比文章里的字还要多。但现在我们大多数学生读书,读完一本却不知道读了什么,书里和买回来一样“干净”。

          这部电视剧给我们的启迪还有很多,也许在这部电视剧里你能找到你上学的理由。真心推荐给各位朋友,愿我们学习不再没有方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重温经典《恰同学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wn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