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法,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作者: 星语999 | 来源:发表于2021-11-03 18:20 被阅读0次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记得刚刚包产到户的时候,父亲每天清晨总是会背一个背篓,出去拾粪。赶着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拾回来一背篓粪了。

    父亲的背篓里什么粪都有:猪粪、牛粪、马粪……,凡是能捡到背篓里的,他都带回来。他把拾回来的粪分门别类堆在自家后院里,再盖上土,一年下来,后院里就会有几堆粪被化为肥料,春天的时候便将它施入自家的田地。

    不同的农作物需要不同的肥料,父亲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但给我们家省了许多买化肥的钱,还迎得了田里农作物们的喜爱。

    现在想想,父亲当年的做法,还真是像极了我们写文章时收集素材一样,别嫌累,也别嫌不是一类,先收集起来,终究会派上用场的。

    父亲的好肥料不是用钱买来的,而是自己一天又一天捡拾而来的。而粥左罗在《学会写作》中说:“好素材不是搜出来的,而是你攒出来的。”如何积攒呢?三个习惯助你积攒好素材。

    一、养成及时收藏的习惯,为写作赢得时间

    宋代诗人梅尧臣,外出时经常会带上一个小布袋,每当读到妙语佳句,就把它们写在纸片上,然后投入小布袋中。做学问时,便从小布袋中取出所记的纸条,加以引用,或者用它来启发思维,最终成了一位出色的诗人。

    而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当然不需要如古人一般劳累繁锁,我们有朋友圈,有微信收藏夹, 还有印象笔记,有用的东西只需要动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收藏起来,待到用时再轻轻一搜索就可以调出它们。

    当然,你也可以在纸质书上进行标记、折页别怕把书弄怀。粥左罗说:“书最怕的不是弄坏,而是被束之高阁。”

    二、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留住灵感的影子

    《半夜鸡叫》的故事在中国几乎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它的作者连小学都没有上过。参加革命以后的高玉宝,为了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便利用战争的间隙,就着瓦片和废纸等随时记录着自己一生的曲折故事。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形象的符号代替。他写长篇小说《高玉宝》时仅用了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20万字,这离不开他平时刻苦努力和长期积累素材的习惯。

    养成随时摘取和记录随时感想的习惯,积少成多,给自己的素材库里输入源源不断的素材。在平时看到自己心动的话语时,就把它记录下来或者在看文章读书聊天的时候,看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随手记下,以备不时之需。正所谓深挖洞,广积粮,如此,就不怕书到书时方恨少了。

    三、养成写小感悟的习惯,留住灵感的魂灵

    灵感不是等来的,而是突然闪现的。我们在看书、看电影或者和他人对话的时候,有时候大脑里那么灵光一闪,冒出一个特别的想法来,而这个想法又无法用一句话来表达的时候,你就赶紧把它写下来,写成100-300字的小感悟保存下来。待有用到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它们拿出来,当成是你文章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你要记得定期整理那些感悟,把它们及时归类,同时还要经常翻看,熟悉它们,以便能够在应用的时候随时调出它们。

    父亲的捡拾给田野增添了丰富的养料,古人的记录为自己赋能,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作为写作爱好者的我们,也应该养成随时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为我们的文章赋能,为我们的写作给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个方法,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fc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