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净土宗教法
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作者: 宗直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07:53 被阅读101次

    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围绕整个佛法来讲

    判教不是哪一个宗派才有判教,不只是净土宗有判教,其他宗派也有判教。我们要了解一个宗派,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判教。宗派不同,判教观点就不一样,净土宗当然有净土宗的观点,天台宗有天台宗的观点,密宗有密宗的观点。

    在没有认识宗派之前,先要对整个佛法判教的概念要有一些认识。不然我们去看很多宗派的理论,会看不懂,看得稀里糊涂的,甚至不同经典的讲法还有矛盾的地方。比如禅宗经典《金刚经》与净土经典《阿弥陀经》一比,怎么两部经讲得不一样呢?心里就会有很多矛盾出来。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用判教来解决。就像我们去买水果,水果市场有苹果、梨子、樱桃……不同的水果摆在一起,散乱无序,总的来说都是水果。哪种水果好,哪种水果不好;哪种贵,哪种便宜;喜欢吃什么,这就需要做选择。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就像所有的水果堆一起,现在我们要学什么,要选什么?如果大家时间多,可以相对系统地去了解;如果时间少,就选择少量的一部分来了解。那么判教的概念就相当于对所有的水果作一个完整的分类,苹果归苹果,梨子归梨子,樱桃归樱桃。苹果当中还有不同的品种,梨子当中也有不同的品种,樱桃里面还有各种类型的,再一一进行细分。这就是判教要做的事情。所以,对于学习佛法来说,判教的重要性非常明显。

    如果没有判教,就不可能有宗派。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宗派?就是因为判教的观点不一样:依据的经典不同、修行方法不同、最终达到的目标有差异,这样才形成了八大宗派。

    有些人讲,宗派是中国佛教形成的,在印度的时候没有宗派,佛也没有明确讲宗派。现在有些人就认为,既然佛教是佛说的,是依佛说的好呢?还是依中国祖师开的宗派好呢?好好想一想这个问题。我们直接读经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了解判教,不需要去依宗派——现在有这种倾向,认为佛教都是佛说的,学哪一个法门不重要,依佛说的为准。有人认为宗派是中国佛教发展当中形成的一种现象,是中国的祖师大德们开宗立教形成的一个支派形式。认为佛法是一个整体,要以佛说的为准,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好像是正确的,或者说更符合佛的意思,一般人都会同意这种观点。

    但是,我们这里为什么还要把宗派的观念提出来讲呢?就是要通过判教才能够意识到中国佛法为什么形成了八大宗派。如果不了解判教就不知道祖师大德在干什么。禅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这是它的宗义。它是怎么判教的?为什么要以这个为宗义?为什么不要文字?我们天天都在讲文字;禅宗不要文字,甚至不要理论上的分析,我们天天在作分析。

    禅宗不会问你大道理,不会跟你讲理论、讲因果、讲轮回,讲这些佛教概念。它就抓住几个最核心的问题,“你是谁”?当然这个“你”不是指的这个肉体,一般人会落在这样的陷阱里面去,一回答就知道你的境界在哪里了。那么,我们要理解禅宗为什么“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其宗的立足点就在这里,它是以“心”为本。文字并不重要,“心”才是根本。


    但是天台宗和其他宗派,就有大量的文字资料,文字理论,会详细地把所有的佛法理论,归作文字,进行梳理、分析、讲解。尤其像唯识宗,唯识宗的名相、法相是最多的。学唯识的人就会头痛,因为这些名词术语弄不懂。
    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书院每周日都在讲《佛教三字经》,里面有非常多佛法的名词术语。很多初学佛的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佛教的书太难懂了。为什么不好懂呢?名相太多,很多名词术语从来没听说过。就算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如果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拿着260字的《心经》,也没办法读懂。

    佛教专业词语远远超出我们世间读书的概念。那怎么来理解佛法呢?就需要有人来详细梳理、讲解。所以,判教就是祖师大德把整个佛法进行比较、分类,让我们更容易找到修行方法,让我们可以少花精力快速走入佛法之门。比较流行的经典,如《地藏经》《法华经》《金刚经》《楞严经》等等,这些经典很多都是代表了一个宗派。比如《法华经》就代表了天台宗;《华严经》代表了华严宗;《金刚经》是代表了禅宗;《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代表了净土宗。每一部经典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宗派的象征。
    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提倡学习《法华经》的,基本上都是天台宗的学人;提倡学习《无量寿经》的,肯定就是净土宗的学人。为什么要提倡这部经典呢?就要去了解这部经的宗义。


    天台宗为什么依《法华经》?它的宗派意识从哪里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判教的内容。《法华经》在整个佛教里面到底重要性在哪里?这就一定要通过判教才能认识到。

    再比如净土宗,大家都关心净土法门念佛往生,净土宗的经典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相对来说《无量寿经》是最完整、最丰富的一部经典。那么《无量寿经》的宗旨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无量寿经》为我们学习的根本经典依据?《无量寿经》在整个佛法里面的重要性如何?怎么体现出来?这些只有通过判教才能认识清楚,不通过判教就无法比较。

    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所以,判教在佛法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理解判教,很多人也没有宗派意识。很多人说八宗并弘,八宗都要学,不分彼此,无宗无派。都觉得不需要分宗派,一分宗派就好像有点分门别类,搞凡夫分别。佛法里面有一个观点叫“不分别,不执著”。经常有法师会讲,“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不要有门户之见”。

    但是,八大宗派都是门户之见。这个跟佛法有没有冲突呢?怎么认识“不分别、不执著”?其实“不分别”不等于稀里糊涂,很多人以为“不分别”就是稀里糊涂,啥都不用去分别,不用去讲,这不是学佛法的态度。

    恰恰相反,佛法是要大分别,这种分别不是凡夫的分别心,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智慧的分辨。是用智慧眼来看佛法法义、教理的差异性。比如我们举个简单的概念——大乘、小乘,为什么有大乘?为什么有小乘?如果不分别,大家都一样。那这就是笼统的、含混不清的。既然佛讲的有大乘小乘,就一定有一个标准。什么是大乘?什么是小乘?大乘小乘,这就是判教的内容。

    如果不了解这些概念,很多人就会认为,佛法都一样嘛,哪里还有彼此,哪里还有高下呢。平常我们也会听到很多这样的观点,佛法都平等,法无高下。这些话听起来在理论上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法无高下”的话,佛何必还要分大乘小乘呢?大乘和小乘之间有没有高下呢?肯定有高下了。如果没有高下,就不用分大乘小乘了。大乘明显比小乘要高嘛。学佛可以先从小乘进来,但最后都要回到大乘,要放下小乘。

    那么大乘里面是不是都平等呢?大家去读《维摩诘经》就知道,大乘里面有很多方法,一会被佛赞叹,一会又被佛呵斥。有时候佛会赞叹学这个法好,但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佛又让你放下这个法。实际上大乘里面也有高低,法义本身有高低。佛教有个概念叫“权实”,“权”就是方便;“实”就是真实。

    这也要通过判教,我们才能知道这个法的高低怎么体现出来。不然的话,笼统的说都是佛法,都是一家,都是佛说的。就如同老师教育学生一样,都是老师教的,但是老师讲的话里面,是有分寸的,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告诉不同的道理。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做过父母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时候,你的方法,你的用心,你要达到的目标不一样,你的教育方式就不一样。

    佛教育众生也是一样的,方式方法不同,目的不同,众生的根机不一样,佛所说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就是判教要完成的事情。

    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随法师|佛教中国化之“判教立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gx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