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是中国的代名词,也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九鼎的来龙去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01 何为鼎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可以是一口超级大锅,用以烹肉、熬汤做美食。可以用于熬制祭祀神灵的食物。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夏、商、周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鼎作为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
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在古代,宝鼎是镇国之宝,传国重器。传说黄帝在战胜炎帝的后代蚩尤后,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鼎上的花纹,古人认为有镇邪的作用,有时也将法律条文刻在鼎上,以显示法律的庄严。改朝换代后,新登位的君王,第一件工作就是铸鼎,颁订法律,以象征新时代的开始,并表示吉祥。所以,朝代改变,古代铜鼎的象征意义,称作鼎革。现在,鼎的造型主要用来象征吉祥。在家中摆设铜鼎,寓意一切将有新的开始。
02 夏铸九鼎
夏朝初年,大禹把他管辖的地方分成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个州,州设州牧。后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铸鼎之前,夏启先派人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商代时,对表示王室贵族身份的鼎,曾有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从此,“九州”就成为中华大地的代称,而“鼎”也成了国家的代名词。因此,“鼎”很自然地成为国家拥有政权的象征,进而成为国家传国宝器。
03 一言九鼎
《墨子·耕注》:“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自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
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此。
周武王灭商后,曾公开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洛邑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史记周本记载:“成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只要九鼎在,自己的王朝就是天命所归,合理合法,天子说的话就是“一言九鼎”。
04 问鼎中原
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
公元前607年,楚庄王熊侣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王孙满不慌不忙地说:“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王孙满直接将问题提升到道德高度,王孙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楚庄王也只好就此作罢,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从此,便有了“问鼎中原”的开端。
05 举鼎而亡
公元前307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
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到宜阳巡视,然后直入洛阳,以窥周室。
周赧王遣使郊迎,秦武王直接入太庙明堂中欲窥九鼎。秦武王围着九鼎观览一番,赞叹不已。
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叹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
守鼎的官吏说:“此武王定鼎于此,未曾移动,每鼎有千钧之重,无人能举。”
秦武王尽平生之力,将鼎抬离地半尺。正要迈步,不觉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声,将胫骨压断。
众人急忙把他扶归公馆,秦武王疼痛难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气绝而亡。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周赧王驾崩,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
07 武周再铸
武则天登基后的女皇要利用儒、佛、道的思想来巩固地位。制礼作乐,向来是帝王的能事。
武则天享明堂、置七宝、封神岳、作大乐、铸九鼎。武则天知九鼎难求,遂重新铸之。
公元697年4月,鼎成,置于洛阳明堂当中,神都鼎名永昌,高一丈八尺,容1,800石。
冀州鼎名武兴,雍州鼎名长安,兖州鼎名日观,青州鼎名少阳,徐州鼎名东原,扬州鼎名江都,荆州鼎名江陵,梁州鼎名成都,均高一丈四尺,容1,200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56万余斤。
09 北宋又铸
《宋史》所记:“崇宁四年(1105年)三月,铸九鼎,用金甚厚,取九州水土内鼎中。”
宋徽宗以铜二十二万斤铸造九鼎,装饰以黄金,并仿明堂,在汴京中太一宫之南建造九成宫,内有九室,陈列九鼎。
中央之鼎为帝鼎,东方为苍鼎,南方为彤鼎,北方为宝鼎,东北为牡鼎,东南为冈鼎,西南为阜鼎,西方为晶鼎,西北为魁鼎。
政和七年(1112年)又铸造了“神霄九鼎”,分别命名为“太极飞云洞劫之鼎”、“苍梧祀天贮醇之鼎”、“山岳五神之鼎”、“精明洞渊之鼎”、“天地阴阳之鼎”、“混沌之鼎”、“浮光洞天之鼎”、“灵光晃曜炼神之鼎”、“苍龟大蛇虫鱼金轮之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