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有代入感,感觉自己就是那个蛤蟆,可能还不如蛤蟆,身边也有类似河鼠、鼹鼠、鹳这样的角色,有时候在生活中理解不了,当把自己抽离出来的时候,把自己的人生当成蛤蟆的故事再看的时候,突然有些能理解河鼠他们的做法,很多时候,不是环境出了问题,不是周围的人出了问题,是蛤蟆自己的问题。
人生进行至此,从没有一门课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于是这小半生对于做人这件事一直是在自己毫无头绪的摸索,事实上谁不是这样呢?于是,小时候,为了应对大人的指责、教化,我们形成了带有自己特征的儿童模式,这种模式于童年逐步形成,而后将会影响整个一生。在童年模式时常或经常冒出来干扰本我的时候,我们渐渐拥有了父母这个角色,于是,我们潜移默化的将之前看到的父母的作态拿出来变成了自己的,而后,便有了儿童模式和父母模式轮番上阵,夹缝中的本我被夹在缝隙里,愈发没有容身之处。
成年之后,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角色之后,才能明白在许多幅面具之下找不到真实自我的悲哀。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越来越难回答。所以究竟是什么迷住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清镜子里的自己;又是什么缠住了我们的思绪,让我们听不到自己心底升起的渴望。
找自己,应该是当代大多数人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一幕电影的画面,在《复联3》中,灭霸打下响指,晕倒的刹那,思绪来到世界尽头,橙黄色的落日余晖,儿时的卡莫拉,他已经失去的卡莫拉,问他:你成功了吗?代价是什么?然后就是灭霸眼底无尽的悲伤。想起这个场景,大概是因为,人生匆匆,我们想要的,用尽全力去追逐的,追到手或许才会发现,这一切只是你众多面具之中的一张面具想要的。
而真正的你,想要的又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