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继续分享《Google工作整理术》其余部分,也是这本书的关键所在,了解自己之后,如何让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更轻松,如何让生活在有序中开展,就是本篇要谈论的主题了。
要想和无序说再见,就需要正确的对待信息:
1.不要给信息归档,用的时候去搜索就行了。
个人建议根据你的习惯就好,我是喜欢给信息简单归档的,只要不是太繁琐即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就好。
-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养成信息过滤的好习惯,虽然信息看起来是无限的,但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不是无限的。
在日常生活中每次需要了解一条信息的时候,都登录Google搜索,这不是真正的高效,甚至也不现实。一方面,我们不需要把所有信息都滴水不漏地记住;另一方面,在上班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组织安排中,我们需要方便地获得信息。很多信息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但是没有必要铭记在心。对于所有这些信息而言,准备好某种组织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我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两个初次见面,你递给我一张名片。我相信你是一个好人,可是我何苦要记住你的电话号码呢?
3.很多信息对我们这个世界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但是没有必要铭记在心。对于所有这些信息而言,准备好某种组织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4.如果一条信息与自己的目标无关,你的大脑可能就会忽略这一信息,相关内容在大脑的短期记忆中就会转瞬即逝。大脑中只保存真正需要记忆的内容。作者的案例:
诵读困难症使我阅读困难,因而我学着开发出一种方法,从而让我得以把阅读量降到最低程度。例如,在上学期间,每天都要面对需要处理的大量信息,这个时候我会利用某种方法来过滤掉不需要记住的内容,因而也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那些无关紧要的材料。在那个时候,这种过滤方法简直就是我完成课业的生存策略。
有些人显得聪明,是因为他们能记住一大串彼此无关的事实。另一些人聪明,则是因为他们能用某种方式把那些内容联系起来,进而揭示出更深刻的道理。还有些人能够通过独特的办法把一组事实融会贯通,而这种方式能提供新颖独到的洞见和观点。
例如,我会把简单易做的修改放在每天的最后工作时间进行,这个时候我会比较疲倦。对于那些相对困难的修改工作,则是安排在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时候进行。
人的记忆极不可靠,即便是非常用心地去记忆信息,那也未必能确保这一信息可以保存在长期记忆之中。当我需要重新整理某些资料的时候,只需浏览彩笔标记出来的内容即可,而不用重复阅读全部内容。
说到底,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岂不是要比重复几次的效率更高吗?这个道理往往是对的,不过重复自有其好处,特别是要把信息装进大脑的时候,尤其如此。你要记住,不管是动手写一遍,还是用眼看一遍,重复接触信息能显著增强记忆效果。
5.每周拿出些时间回顾关键信息。
我是用印象笔记存储,用什么存储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储工具要唯一。你需要的时候知道在这个地方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他们。
理想的做法是尽量把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信息存放在一个地方。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推荐使用电子邮件服务,尤其是像Gmail这样的邮件服务,它可以提供很好的搜索功能,而且还可以访问来自电脑和手机的所有历史信息。
6.纸质文档与电子文档,哪个更好?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组织方法。在数字信息中加上相应的关键词,以便日后容易找到。只要有可能,最好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工具,而不是继续投入时间和金钱去购置新工具。
精华部分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尽量把一天的工作安排结构化,以便具有类似背景的任务和会议—不管它们涉及同一个主题,或者跟同一个主题相关,还是同样会用到大脑的某个部分—能够连续进行。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尽量把一天的工作安排结构化,以便具有类似背景的任务和会议—不管它们涉及同一个主题,或者跟同一个主题相关,还是同样会用到大脑的某个部分—能够连续进行。
把类似的任务放在一起。在你规划一天的工作安排时,要想想自己将要来回转换的不同思维,尽量把类似的任务排在一起。要注意哪些思维背景比其他的要求高。如有可能,把思维背景要求较低的任务—例如,有人向你咨询你了如指掌的信息,你要给他回电话—留到精神可能最疲惫的时候去完成。
窍门在于要把休息当成对已完成工作的奖励,而不是逃避工作的门道。
怎样把工作和生活完美融合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呢?简而言之,我们做不到,因为在当今时代的白领圈里,“工作生活两不误”就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梦想。
想到罗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他说,孩子白天生病了,你即使工作很忙也要回去照看孩子。假期休息时间,公司出了应急情况,你即使已经晚上睡下了也要去公司处理。这应该就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术而非生活工作两不误吧。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而不是力图在二者之间求平衡。
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而不是力图在二者之间求平衡。
多跟那些不同于自己的朋友沟通交流,这在艰难时期更加重要。在你不够坚强的时候,你需要他们足够坚强;在你思路不清的时候,你需要他们头脑清醒。这就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
全文概述
- 为了实现大脑压力最小化,要把生活组织得有条不紊。
- 让信息尽可能快地离开大脑。
- 多重任务通常会让你降低效率。
- 利用故事去记忆。
- 仅仅因为一直都是按照特定方式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就该永远这样做。
- 知识不是力量,共享知识才是力量。
- 进行组织安排时,要绕开的是实际制约而不是假性制约。
- 对自己要坦诚,但是千万不要自我评判。
- 要懂得什么时候忽略制约。
- 在发动汽车之前,一定要确切地搞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还要知道选择什么途径去。
- 在实现目标的方式上要灵活变通。
- 不要给信息归档,用的时候去搜索就行了。
- 大脑中只保存真正需要记忆的内容。
- 大块内容要化整为零。
- 每周拿出些时间回顾关键信息。
- 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组织方法。
- 在数字信息中加上相应的关键词,以便日后容易找到。
- 尽量使用已经上手的工具。
- 及时加注解,有助于以后了解背景信息。
- 把类似的任务放在一起。
- 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而不是力图在二者之间求平衡。
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井然有序,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让自己效率更高,更有成效,而承受的压力反而更小。有了这样的组织安排,你就不会再处处遭遇障碍,你就可以在危机爆发、挑战到来的时候泰然处之。
END
日更第387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