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行业之浮光掠影(转载)

作者: 本地化翻译Angie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6:59 被阅读3次

写在分享之前:

熟悉我的读者朋友都知道我是做本地化翻译的,非英专(其实是化学专业啦)本科毕业之后作为一名对本地化未曾有过任何了解的翻译小白开启了职业生涯。

上大学时特别希望今后能够从事学科专业与英语结合的工作,那时候特别向往口译,梦想着成为一名交传、同传高翻。

在经历跨专业考研失败之后,得到一家本地化翻译公司总经理的主动邀请,一脚踏入了当时还十分陌生的本地化行业(这段经历,后面会专门写在“我的故事”一栏,希望对当下有同样困惑或境遇的朋友带来帮助)。

到今天,我从事本地化翻译也有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了,今年5月正式开始做本地化翻译的自媒体。好多译员朋友知道我在公众号分享过拿外单的方法、渠道,也希望能够早日接轨国际,拿到国际上的更高单价、挣得美刀、欧元、英镑,离开国内低价、混乱的翻译市场。

事实上,拿外单一般都是指做本地化翻译,并且大部分国外翻译机构只认可译入语为母语的译员,也就是做英到中的翻译。此外,国外翻译机构的要求也比国内传统翻译公司高许多,但其实就是本地化翻译风格指南的一系列要求。

做自媒体后,遇到好多读者或译员朋友问我,“什么是本地化翻译啊?”。

这时候,我总会以一种自认为简洁、易懂的说法,告诉他“本地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产品要进入另一个国家,比如中国,就需要把产品涉及的各类资料,比如网站、手册等等本地化成适合中国受众的样子”。

对方究竟懂没懂、懂多少,我并不清楚。

其实,关于本地化翻译、本地化翻译与传统翻译的区别已经有前辈介绍地非常清楚生动了。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篇我收藏很久的本地化行业文章,文章视角独特、生动有趣,想从事本地化翻译、想拿外单、想拿到更高翻译单价的朋友一定要认真看完哦!看完之后点个“在看”或转发就更好不过啦!

分享开始:

1

有这样一个行业,它本身不创造产品,只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却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的不可缺少的业务合作伴。

有这样一些公司,尽管在它们的客户名单上还没有国内公司,客户几乎都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营业务却呈“井喷式”增长。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球的中国人,却每日以英语作为第一工作语言,与大洋彼岸白皮肤,高鼻梁的老外客户交流甚欢。

当国际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进程和时尚,却往往在国外市场遭遇“水土不服”。企业若要成功国际化,首先必须实施本地化,本地化行业应运而生。

本地化行业是为客户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语言文字和技术服务的新兴行业,国内的本地化公司发展迅速,这其中活跃着本地化行业人士的身影。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这是一类什么样的公司,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群。本文将对本地化人士的工作片段进行浮光掠影式素描,展示这些行业人士鲜为人知的生存状况。

2

为客户打工

“客户是上帝”的说法,很明显带有国外舶来品的痕迹。尽管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公司提倡“客户是上帝”的理念,但是能将此信条全面持久的贯彻执行,恐怕是本地化公司有别于其他公司的一大特点。

对于从国内传统行业转行本地化行业的新人,刚开始时对于本地化公司灌输的“客户第一”的思想,可能多少有些不适应。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的国人,很少能深刻体会到客户的重要性。客户是什么?谁是客户?客户的权利怎么这么大?这些很基础的问题,初涉本地化行业的新人都很难做出准确的回答。

对于本地化行业的新人而言,阅读本地化公司员工手册中关于“客户是我们的老板”,“客户是我们的饭碗”,“我们为客户打工”,“客户为我们发工资”等的条文会感到很震动,尽管最初不能深刻理解,但是对于客户的威力之大,地位之高却有了深刻的记忆。

本地化公司的全部工作都以获得客户满意为第一需要,这已经成了全体本地化公司共同的经营理念和工作基准。所以,理解了“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工作座右铭,对于本地化公司的一些工作方式会觉得自然而然。

一切围绕客户的价值理念贯穿于本地化行业的各个环节,在本地化公司内部,经常可能对一些技术工作和质量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可能会听到A说:“我觉得当前这样的处理效率非常低,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然后B说:“也许你说得有道理,但是客户确认必须这么做,我们就只能这么做”。

在本地化公司,还经常有这样的情景,某位因工作紧张而略显疲惫的工程师,在下午快要下班前,向项目经理以商量的口气询问:“任务比预想的要多,今天很难准时完成,能不能请您与客户商量一下,可否明天提交?”。项目经理询问和思考后,面露为难却口气态度坚定地表示:“非常不好意思,今天是项目提交的Deadline(最后期限),客户正在等着接收我们的内容,请今天加班完成,我等你。”,于是办公室里至少多了两个挑灯夜战的人。

当然,不要据此认为客户非常不近人情,甚至非常苛刻。

实际上,本地化公司的项目经理可以将更有效的技术处理方式以及项目完成时间等与客户提前协商,经过客户确认,可以进行更新或变通。本地化公司的项目人员与客户方的项目人员,虽然远隔万里之遥,但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的交流,经过项目的磨合和互相合作,到项目快要结束时,关系已经非常融洽甚至成为好朋友了。大多数客户方的项目人员也和我们一样,用心体会能感受到他们非常可爱的一面。

本地化公司为什么都坚持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首先是因为这些本地化公司自身并不创造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而依靠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生存和发展,质量和信誉是本地化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这些都需要获得客户的满意和信任为前提

其次,由于他们的客户大多都来自大型跨国公司,具有规范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遵守行业国际游戏规则,促进本地化公司经营思想和工作方式的国际接轨。

3

项目精打细算

在本地化公司内部“项目”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负责项目的人称为“项目经理”,负责各种本地化任务的本地化工程师组成项目团队,层层负责,做好本地化项目。

这里所谓的“项目”并非是像建筑、化工等行业的大型国家级的重大工程,而是本地化公司从客户那里接收的具体产品本地化任务。本地化项目通常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日期,客户提供原始的英文材料和项目计划,本地化公司利用本地化软件工具进行语言和工程技术处理,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并提交本地化语言的产品。

本地化项目的周期可长可短,小的本地化项目可能一天就可以完成,大的本地化项目可能持续半年之久。所以,当你听到本地化公司的某位项目经理告诉你,他在同时忙十几个本地化项目,不要以为他吹牛皮不上税,信口胡言,也不要以为他有三头六臂,神通广大,或许他负责的都是些短期的项目,也或许有些项目周期较长,不需要时时关注。

本地化项目的内容有的比较单一,有的则非常复杂。例如,有些小的项目可能就是翻译一个文档或某些网站页面,或者是客户提供了翻译过的文档,进行排版设计出本地化语言的产品手册。对于大型的本地化项目可能包含文字翻译、桌面排版和产品测试和修正缺陷等技术处理,可能需要来自国家公司和不同部门的多个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参与。

本地化项目的报价方法非常精细,细化到按字数和内容的匹配程度逐条列出,所以,本地化项目的报价一般比较冗长,非专业人士第一次接触,可能对本地化项目的报价各个子项之复杂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字字计较”是本地化项目翻译报价比较鲜明的特点。本地化项目报价中翻译费用绝大多数以每个英文字多少美分计算。对于客户提供的英文原文件的内容,还要使用本地化专业软件预先分析,得出全文内容的重复率,折合一定比例计费。

除了重复率之外,翻译匹配率是本地化另一个影响翻译价格的指标。如果英文文件是在前一版内容的基础上更新的,只有一部分内容是变化的或新增加的,那么与以前版本相同的内容称为“匹配”的内容,这些匹配的内容可能是100%匹配(内容完全相同),也可能是部分匹配(大部分相同,小部分有差别),根据内容匹配程度不同,分别折算成一定的比例报价。

本地化翻译的“字字计较”还表现在翻译过程的字斟句酌。为了保证文字翻译的质量,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每个词和每个句子的意思,并且用本地化的文字准确、流畅地表述出来。对于翻译完成的内容,由编辑和校对人员润色、修改,对翻译的文字质量进行检查、评估,给出语言质量检查报告,以数字形式表示正确率,通常翻译错误率要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

当然本地化项目的内容并不都按照字数计费,实际上只有翻译部分才按照字数计费,而对于手册、说明书等桌面排版的任务,通常按页数收费,即按照手册或说明书的一共多少页收费。不过即使是排版任务,有时也不全按页数收费,而是按照每个工程师每小时为计费单位。

排版项目的收费方式与排版使用的软件工具有关,有些排版工具的效率很高,每人每天可以排一百多页,而另一些排版软件每人每天只能排不到十页,如果全部按页面收费,显然不尽合理。通常客户提供的英文原始文件的格式决定了必须采用指定的排版工具,所以,对于排版计费要实现考虑排版工具的效率,作为项目报价的基础。

对于近两年来本地化业务延伸的软件和文档测试项目,则既不按照字数,也不按照页面计费。通常按照每人每小时计算项目费用,有时可能根据测试项目的复杂程度,上浮一些测试费用。另外不同的客户给出的测试项目费用也有较大差别。

本地化项目的精打细算是由本地化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他们提供专业语言文字和技术服务,创造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工作内容各有不同,依靠与客户的合作生存和发展,需要精耕细作,精打细算

4

当英语成为时尚

“英语热”在国内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国内英语优秀的人士大有人在,如果他们进入本地化公司工作,则可以欣喜地发现他们学习英语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因为本地化公司内部英语作为工作的第一语言。本地化人士使用英语不仅仅成为时尚,更多的是源于经常要与国外客户交流的工作需要。

本地化公司的客户来在海外不同的国家,分别拥有各自的母语语言,但是为了本地化项目交流的需要,使用英语交流成为第一选择。交流的方式可以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等书面形式,也经常使用电话等口头交流。而且,客户提供的各种文件都是英文的内容,本地化项目的项目进度报告等也需要使用英文表达。

除了与客户交流必须使用英语之外,本地化公司内部同事之间书面交流也是优先使用英文。所以,在本地化公司工作,学习和使用英文书写和回复电子邮件,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也是提高英文表达,满足工作要求的必要条件。

在本地化公司内部,在各种项目例会或小组讨论,甚至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交流中,不时会从同事嘴里蹦出几个英文词夹杂在中文句子之间。这不是他们在赶时髦,不要嘲笑他们是“假洋鬼子”,而是本地化工作环境使然。本地化行业使用的很多词汇和缩写还没有准确一致的中文翻译,而且很多英文的表达已经约定俗成,成了本地化“圈内”人士的行话,有时如果硬要说出某些英文的对应中文词,很多人听起来会觉得很费解。

本地化行业有很多行业专用词汇,有些还经常使用缩写。本地化公司的项目经理经常简称“PM”,是“Project Manager”的缩写。PM经常使用的一个英文词汇是“Query”,例如,“我给客户提的Query,到现在还没有回音,是否需要再发一次?”。这里的“Query”可以理解为本地化项目中遇到的需要客户解答或确认的问题

本地化翻译工程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英文词是“TM”和“Glossary”。这里的“TM”是英文“Translation Memory”的缩写,对应的中文是“翻译记忆”,是本地化翻译用到的专业技术和翻译记忆库文件。“Glossary”是“词汇表”的意思,本地化项目在翻译之前,需要把项目用到的专业词汇的英文和翻译后的文字存储在称为“词汇表”的文件里,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遵守和参照这些标准翻译,可以保持译文的一致性和专业性。

本地化桌面排版部门经常使用的是“DTP”和“Hardcopy”

“DTP”是“DesktopPublishing”的缩写,对应的中文是“桌面排版”,是指根据客户提供的英文手册等内容,通过排版软件制作成本地化语言手册的工作。“Hardcopy”是“硬拷贝”的意思,是指将排版后的本地化手册通过打印机等输出到纸张媒介上。有时候,客户不仅要求本地化公司提供本地化排版之后的电子格式的文件,还要打印在纸上内容。本地化工程和测试人员最常使用的英文词是“Build”和“Bug”。

对于“Build”现在还没有业界认可的准确中文翻译,特指客户提供的需要进行测试的软件版本。“Bug”是“缺陷”或“错误”的意思,是指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软件测试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和报告软件的各种缺陷,本地化工程人员负责改掉这些软件缺陷。

5

在本地化公司,学习英语不会触及能力提高的“天花板”。作为中国人,即使英文学习的多么优秀,也不会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那些客户,他们是衡量本地化人英文水平的标杆。本地化行业是提供语言文字服务的行业之一,英语和母语表达都是从事本地化工作的看家本领,是学无止境的永恒追求。

国内大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还刚刚起步,本地化公司的客户仍然是国外大型公司为主,因此,本地化行业仍是典型的“外向型”服务行业,在国内都没有市场和客户,国人对本地化行业了解甚少。随着我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全球化和国际化将成为国内更多公司的发展战略,国内市场的本地化需求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为本地化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本地化行业必将为更多人士了解、关注和参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地化行业之浮光掠影(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vt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