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欲拆,迁入新址。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恋土之情油然而生;且喜且酸,忧思万端。新址虽然不远,毕竟是故土难离;老村遽变新貌,终归是老树根深。愿后辈能铭记故第,谨此作文记之。
大王庄之所以被称为老村,一是因为她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村里大部分人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过来。
模模糊糊记得老村里的古桥、古庙、古学堂、古炮楼、古城墙,护城河;还有富贵人家青砖小瓦的院落,与贫穷人家土房子并存的样子。不知何时哪些古建筑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依稀可辨的护村河现在已变成平地了。
二是这次全村整体迁入新村,大王庄村的原址将融入银杏湖景区,为与新村区别故称为老村。
现在的老村没有一点古色古色味道了,有的是浓浓乡土气息。偶然见到几位白发老人,从他们儒雅的言谈,斯文的举止,仿佛还能看到老村过去的影子。
后来老村里房子全是清一色的土墙、草顶,连同屋内的陈设也都差不多是一样。土墙、草屋哪里经受得了风吹雨淋,少数人家将土墙、草屋改建成红砖、青瓦的房子。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老村的房子就全变成红砖红瓦的房子了。
十几年前,政府规定老村不准新建、改建房屋,土地政府收作开发区使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实施,现在也不知道受什么政策影响,又想起来拆迁事来,于是乎全村鸡飞狗跳、老少不安。尽管如此还希望政府能将这次搬迁任务组织好、协调好、落实到位。因为再拖下去,老村就成真正的老村了——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到市里、镇里买房安家了。村里家家户户差不多只剩下老人,守住着破旧不堪老屋,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
市区向北十五公里,有一片高大、茂密银杏树林。在密密银杏树林的深处,有一个原本古色古香的老村——大王庄村,这里就是我的故乡。
老村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公路,公路靠村的一则是缓缓流着清水的人工河。
老村子布局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自然形成的,空中府看老村的路就像在大地上面写的一个大大的丰字。东西主路被东、中、西三条南北路均分,村民们大都是选择路边居住,少数人家房子离路远一些。
老村的生活安静、舒适、惬意,特别是老人们更是习惯这种悠闲自得、无拘无束、散漫自乐的日子。女人们三五成群,聚在银杏树下,开心聊着家长里短。男人们或打牌、下棋快乐笑声似乎可以穿过银杏树林,传遍整个老村……
春回大地,老村遍地新绿、鲜美。银杏树吐出嫩嫩叶儿,青翠、碧绿的嫩芽儿散发着银杏特有的味儿,树下芳草茵茵合着泥土的芳香,整个银杏树林和它下面的老村,到处弥漫这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味芳香。
在老村遮天蔽日的银杏树阴下生活,一点都感受不到夏天的炎热。银杏树林像一把巨大绿色遮阳伞,那么多银杏树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太阳的热量和光线都被银杏树叶吸收、遮挡了。这会儿老村到处都是凉爽宜人。 不管在何处休息,或累了需要小睡,都可以放心大胆、安然入眠,不要担心有蚊虫的袭扰。
秋天是老村最壮美、华贵、富丽堂皇的季节。
秋风来了,银杏叶开始飘落,一片一片金黄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曳,片片叶儿在秋风里、阳光下、金灿灿、慢悠悠悄然落下。大地是一望无际灿烂的金色,银杏树这会儿全部披着金光闪闪的黄色盛装。远远处看去,老村就像是天边升起了一抹金色霞光。走进老村,到处都是厚厚的、软软的像金色地毯似的,屋顶上、树冠上全是披金挂铜,仿佛天上的凌霄宝殿,是那么的富丽堂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落叶腐化为肥料不仅滋养大地,还给银杏树补充足够营养,年复一年银杏树长势会越来越好。
老村即将迁入新址,旧地改造成银杏湖观光风景区。愿老村人们在片热土上生活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