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小孩放学回家,在学校门口遇到一个卖爆米花的小贩。孩子嚷嚷着要吃,于是买了一袋空心爆米花尝尝。眼前的爆米花卖相很好,吃起来透着一股香得发腻的奶油味,完全掩盖了粮食的清香,吃起来并不觉得那么可口。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孩子,我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儿时那个晒谷坪,看到了那晒谷坪上打爆米花的师傅,看到了喧嚷的人群和像泥鳅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的顽童们……
小时候,村里如果来了打爆米花的,无疑是大人和小孩们共同的节日。在我的映像中爆米花师傅一般都是秋天来。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已经丰收,金灿灿的阳光下晒满了玉米和稻谷。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很是愿意拿出一部分粮食来打爆米花给孩子们解解馋。
打爆米花的师傅大多戴着一顶破旧的草帽,脸膛黝黑,肩上挑着担子,一头是炉子煤炭钳子,一头是手摇的火烧爆米花机和风箱等物件。他们有时在晒谷坪,有时在一棵大树下,架好炉子、连上风箱、支起爆米花机就开始吆喝起来“打……爆……花……哦”。不多时,摊子周围就挤满了人群,随机又自发地排成了不规则的歪歪扭扭的队伍。人们有的提框有的拿袋,框里袋里装着玉米、大米、白糖,这个嚷嚷着我要打五斤,那个吵吵着我要打十斤,脸上无一例外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孩子们穿梭在人群中,有的时不时凑过去看新奇,被爆米花师傅“嘘”地一顿驱赶,有的在旁边的空地上打闹嬉戏,心里满怀着对美食的期待。
爆米花师傅将粮食倒入大肚子机器内,加点白糖,没带白糖的就放几粒他自备的糖精,锁紧盖子后架在煤炭炉子上。只见他一手拉风箱,一手匀速地转动着爆米花器,眼睛不停地观察者压力表。橙黄色的火苗跟着拉风箱的节奏“哧溜哧溜”舔着机器圆鼓鼓的肚子。随着压力表指针的缓慢转动,围观的人群尤其是小孩紧张的盯着这一幕场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这机器肚子不小心炸开了,而师傅竟气定神闲地点上了一支香烟抽了起来,似乎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不到一刻钟,火候气压差不多了,师傅停止了加热,一手抓住摇把,一手用一根铁锨卡住另一端,很麻利地将机器从炉子上端下来,塞进早就准备好的长条状口袋里。大人们纷纷避开,小孩们赶紧捂着耳朵,只见师傅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抬头朝四周吆喝了一声“放……炮……咯”,然后脚一踩,手一压,只听到“嘭”地一声巨响,平地冒起一阵混杂粮食香味的白色的气体,强劲的气浪将爆米花从机器肚子里喷了出来,灌满了口袋。小孩们如同麻雀般扑了过来,捡起飞溅在地上的米花就往嘴巴里塞或装进口袋里,此情此景像极了婚礼现场抢喜糖的情景。师傅提起布袋抖了抖又拍了拍,将爆米花一颗不剩地倒进了主人的容器内,然后开始准备做下一炉米花。
个别胆子大的小孩会凑过去央求帮忙拉风箱或者摇动机器,师傅一般不会答应,但不排除偶尔他心情好,就会有“幸运”的小孩体验一把爆米花diy。师傅在旁边看着,指点着,直到最后一两分钟他才接过手来,小孩则恋恋不舍地蹦跳着松了开来,那兴奋劲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小孩去逛世界之窗、迪士尼呢。
和做爆米花相比,还有一件事让孩子特别有幸福感,那就是做米花糕,我母亲就是做米花糕的高手。她会提前用一口大锅煮红薯,熟透了的红薯切成片晒成红薯干,大锅里剩下的红薯汤则继续用小火慢慢地熬,直至汁水熬干了,锅底剩下一层红彤彤、亮晶晶、甜丝丝的红薯糖,让人垂涎欲滴。母亲用筷子挑了一碗红薯糖给我解馋后,就把爆米花和炒好的花生倒进红薯糖锅里,趁热不停地搅拌。红薯糖的粘性很强,不多时她的额头就渗出了细细的汗珠。搅拌均匀后的白色爆米花外面裹了一层橙红色的红薯糖,看起来就像一颗颗石榴籽,显得格外诱人。
这时母亲找来了一个模具,把沾满红薯糖的爆米花倒了进去,用一把铲子摊平又反复压实,再切成方块或者条状,从模具里起下来,香喷喷的米花糕就做成了。我迫不及待地拈起一块往嘴里塞,“咔嚓”一声,米花的脆、红薯的甜、花生的香溢满了整个口腔。我的嘴角、下巴和胸口沾满了米花糕的碎屑,母亲一脸慈爱地看着我将它们一一捏了下来送进了自己的嘴里。
一转眼过去了二三十年,时过境迁,打爆米花的师傅已经在乡村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社会在进步,物流也越来越发达,随着物质日益丰富,孩子们的零食已被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取代。像现做爆米花这种看起来有点土的零食已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生活。尽管超市里也有制成品爆米花出售,一些商贩也会用更加先进的机器取代手摇爆米花机现场制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可做出来的爆米花透着一股现代科技的味道,丝毫感觉不到粮食的香甜。
“爸爸,我想喝水。”孩子的喊声将我拉回了现实。原来她多吃了几根空心爆米花口渴。我想起小时候的爆米花可能会黏牙齿,但还不至于口干舌燥,是的那时候的爆米花用的是自己种的粮食,放的大多是白糖,而现在的爆米花不知道添加了多少香精、膨松剂、甜蜜素、色素……卖相好且香味更加诱人,却徒有其表,早就失去了粮食的精华。
剩下的空心爆米花孩子也不怎么爱吃了,丢在一边不知道放了多久,有一天我捏竟然还是脆的。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科技,记得小时候的空心爆米花,我拿了一根后母亲一定会把袋子扎紧,否则爆米花会变软变润过早失去脆感。农村八零后的童年很穷,好吃的零食也少,可吃进去都是纯天然的健康食品。现在的小孩看似吃的多了,可吃下去的真的就是纯正的肉、真正的粮食,而不是透着肉味、奶味、香味的其他物品吗?
“打……爆……米……花……哦”,爆米花师傅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可他的吆喝却已经萦绕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么真切而悠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