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马云用一部《功守道》让大家见识了资本家的武林情怀。在这支时长22分钟的短片里,马云幻想自己是一位太极高手,在天地间叱咤风云,一招一式都颇有王者风范。说穿了就是人民币玩家,一切对手都是炮灰。
Jack MA用两拳K.O拳击冠军邹市明告诉你,四亿拨铁拳的社会经验。
Jack MA用掏裆绝技击溃托尼贾告诉你,人民币玩家可以无视武德之道。
Jack MA用长棍教育吴京告诉你,可以战狼,但要“战马”,不过是以卵击石。
接下来的剧情中,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如今特效的精湛,不仅能把170cm的马云拉得与184cm的日本相扑横岗朝青龙一般高,还能让马云徒手将比自己壮三倍身形的朝青龙轻易甩出。
剧情除了俗还是俗,兼职编剧的文章而后完美地搬用了这几年火热的IP咏春高手叶问,以及深藏金庸小说中武力第一位的高手扫地僧,使得整部影片富有层次感。其实就是马云饰演的马师傅,一个个升级打怪,最后对垒终极boss级的故事。
这样的概念在武侠电影中早不新鲜,30多年前李小龙的经典电影《死亡塔》就用过了这样的套路。换个角度想想,有周星驰一部《功夫》圆自己功夫梦,徐皓峰一部《师父》圆自己武林梦的成功先例摆在眼前,如果马云能斥资找个好导演寻个好本子,袁和平、洪金宝、李连杰、甄子丹、吴京这半个武林班底的仗义加盟,怕也不至于落得今天万人嘲讽的局面。
比起马云,富豪王石和许家印的“圆梦之路”就要靠谱得多。
王石从1999年5月登顶6178米玉珠峰开始,就一步一个脚印投入到自己登山家的角色中:7143米的章子峰,7546米的慕士塔格,6194米的北美洲麦金利山,都在十年间被王石一一征服。当然最令王石激动的是2003年5月,52岁的他成功登顶珠峰,成为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一位登山者。
谈起许家印,可能他做创立恒大还没有他做“恒大足球”来的名气大。作为一名忠实球迷,许家印决心不惜代价让中国俱乐部称霸亚洲赛场。而恒大足球俱乐部也用了7年中超六冠、亚冠两次问鼎的佳绩,回应着许家印大把烧钱的行为。毋庸置疑,许家印是成功的,至少他给中国足球带了希望。
反观马云,用一部烂片《功守道》做他了推广太极的敲门砖。此前在《功守道》电影宣传时马云就说,自己想为太极文化做点事情,而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为功守道的太极赛事做的预热。
11月15日,这场比赛终于在北京打响。
这几年的《武林风》,每个参赛者都号称自己名门正派,但真正打起来,管你是陈氏太极、李氏太极还是什么龙之武僧,都开始抡起了王八拳一通乱打。前几月的武林风波“徐晓东事件”其实也是围绕此类传统武术能否有实战、竞技价值而展开的打假。
这一次,“功守道”打出致力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展示太极拳独特魅力的口号,让所有人都无比期待Jack MA能为太极正名。
然而从比赛实际呈现上,“功守道”比武林风还难看,摔跤不像摔跤,相扑不像相扑,根本没有一项武术格斗类运动应有的激烈,这种偏“柔”偏“娘”的推法,不像竞技而像跑男的娱乐项目。
但马云和李连杰却解释说:“在奥运会比赛项目,拳打有拳击,脚踢有跆拳道,摔有柔道、摔跤,所以功守道要展示不一样的东西,坚决禁止拳打脚踢。而与摔跤最大的不同是发力点和发力方式,摔跤是可以抓的,而功守道不允许抓。总之,为了进入奥运会的终极目标,功守道制定之初就是要展示不一样的东西。”
马云在成为首富之后依然能坚定自己的“情怀”,难能可贵。可集半个武林开发出来的“功守道”,既不具备观赏性,也没有趣味性,甚至没有对抗性的体育项目,似乎不是很好的选择。
早前徐晓东的打假其实就是在质疑传统武术的竞技性。像《一代宗师》里那句经典的台词:“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
少林拳、太极、咏春、武当拳,在我们的印象里都是武林高手所身上的功夫,但上了擂台,一档《武林风》的节目就让这些名门正派的形象毁于一旦。能否经得住西方综合格斗的挑战,才是中国传统武术如今面临的最大考验。
与其费心血创造一个“功守道”这样的“舞台”,还不如设奖金设赛事,去挖掘那些身怀绝技的人、培养一批真正崇尚武术的人群,用自己本门的功夫真正在擂台上赢得掌声。当真正的太极高手或是武林高手在国际擂台上站稳了脚跟,马云实现他的“太极梦”简直犹如探囊取物。到那时,全民太极真的不会是一纸空谈,更不会只是强身健体的传统运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