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奖励的惩罚》
题记:奖励和惩罚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面——而且这个硬币还不值什么钱。
读得很慢,很久才把一本《奖励的惩罚》读完,不过时间花得很值,这是一本颠覆我惯常思维的书,让我能窥见自己司空见惯的行为中有太多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事,这不仅对我的工作有帮助,更有重要的是对我的生活有帮助,尤其是在目前这个阶段,女儿高考当前,读到这样的好书真是获益匪浅。
同之前一样,我开始学习每读一本书都进行一番梳理,先是回顾书上划线的句子和自己的批注,同时进行摘抄,然后梳理作者的思路,形成我自己收获到的框架,也就是说把厚书读薄吧。
一、为什么会用奖励?
当出现问题时,或者大人觉得有些事情孩子自愿是不会做的,就试图提供奖品让孩子按我们的意愿行事。
二、奖励会促进行为改变吗?
奖励只能奖励人们得到奖励,只在极简单的任务上有激励作用,当需要创造性时,奖励是不起作用的,它会使人失去对事情的兴趣,导致竭尽所能做事情的理由不复存在,剩下的仅仅是为了得到报酬。
三、大人为什么喜欢用奖励?
我们以为给成人付报酬可以让他们好好工作,那么给孩子奖励也可以让他们好好学习。大人之所以喜欢用奖励,因为向孩子解释缘由、讲道理等都需要耐心、努力、才能和时间,而用奖励很简单,宣布即可,无需耐心、努力和勇气;因为奖励可以让大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简单好用,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做事,达到大人的目的;因为错误地认为,如果给某件事以奖励刺激,个人做这件事的热情就会增加。
四、奖励的核心思想有什么问题?
奖励的核心思想是“做此就能得彼。”起到控制听话人的行为。做此才能得彼事实上直接降低了“此”的价值,说明这件事无趣才需要奖励孩子做。我们最喜欢在孩子需要形成的能力和养成的品质上奖励,这直接说明这些事是都么没意思,需要奖励才去做。
五、奖励的实际目标是什么?
表面上看,奖励是为了促进孩子做某件事,实际上,奖励的目标就是控制,让他人顺从,“按照我说的去做”,虽然奖励比惩罚显得温情,但是实际目标是一样的。奖品不分大小,控制性是一样大小的。奖励不是意图影响、说服和完全解决问题,而是操纵别人按照奖励者的意愿行事。
六、奖励到底错在哪儿了?
奖励本身是无害的,问题出在奖励总是附带设定条件,以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孩子只有在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时候才能得到奖励。不是奖励不好,而是奖励起不到积极作用,它只是诱导了顺从,是为了实现自己想达到的目标,并没有深入问题的本质和试图解决问题,只是化解了当前危机,以为通过奖品问题就能自动化解。
七、奖励为什么无效?
奖励会导致人的注意力只在奖品上,失去了对行为本身的情感体验,冲淡成功能带来的快乐。即使再好的奖品也会有让人失去兴趣的时候,那时除了升级奖品,你将别无他法。奖励不能促使和谐,会认为他人都是自己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奖励通常针对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导致人的自主感降低。更为严重的是,奖励过程中内含惩罚的性质,得不到奖品的效果无异于惩罚。
八、如何将奖励的损害减少?
不设计无谓奖励;把奖励变小,并且私下悄悄奖励;事后悄悄给,不当作奖励,而当作惊喜;奖励尽量与任务相似……
九、表扬有哪些问题?
表扬的受益者是给予者,而不是接受者,表扬让别人做我们所欲之事,对我们有利,还会让受表扬的人更喜欢我们。表扬只能让行为改变一阵子,但不可能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因为表扬者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顺从,自己满意,这使得孩子只是要迎合、取悦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确实需要表扬的话,不要当众,还是私下悄悄给,同时表扬的话语重点是提高和学习,而不是评价,也就是说表扬的焦点应放在艺术而不是艺术家身上。人们喜欢表扬的原因和奖励一样,这是不用动脑子的事,只需张张口就可以了。
真正是一本颠覆了我惯常思维的一本书,历时一周,总算从重翻到摘抄到梳理地把这本书读成了一千来字,感觉收获比以前那样读书大多了。不怕慢,就怕站,虽然花了两个月时间才读一本书,不过这样读过之后还是感觉时间花得值,以后每本书专业书籍都要这样读,哪怕读慢一点,也要读懂,真正读到我的头脑里、内心里,化成自己的想法。不过真正要做的还是学以致用,接下来我将在实践中做到慎用奖励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