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26954/8fc1e765d4284671.png)
去年夏天云南归途最后一站,我忘记了是从哪儿到上海的火车。人不是太多,车厢里只站了三三两两的人,安静,我坐在车厢最后面,可以一眼望到头。
车厢中后部站着一男一女。
男的看起来最多三十岁,皮肤很白,身材健硕,腰杆挺得笔直。身高一八以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盯了半天才看清书名:《欧洲战后史》。
女人穿着暗调旗袍,高跟鞋,看起来和男人差不多高,旗袍由最合适的地方开了一道口子展现着女人的优雅。她足够美。
不过女人的淡妆很难掩盖岁月,她明显要比那个男人大上几岁。
是情侣吧,还是姐弟。总之应该很亲密的关系。
想到这之后,我也便不在观察他们。
向后松弛,闭眼,深呼吸,颠簸伴人语,我自有我思。
脑海里飘过过去一个月大自然给予的精神食粮,许久。
“我可是时薪1500。”
时薪1500?1500*8*30*12,我脑海里飞速运转,算不出来,我不得不睁开眼睛,再看看那本《欧洲战后史》的封面。仔细听着他们的对话。
男人一直侃侃而谈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优秀,女人一点也不在乎的样子。我甚至开始怀疑他们是不是同事。
直到下面1分钟之内发生的事情,原本一切的舒适状态都不复存在了。
一个中年女人,将要从他身边经过。男人前倾,只手搂着女人的腰。女人将手搭着男人的肩。
整个动作顺畅无比,好像马上就要舞起来了。
我并不知道那中年女人过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中年女人走过这节车厢,男人用平稳的语气对女人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叫你不要买劣等人的车。”
我感受到坐着的乘客脖子都有所偏移,腮帮的肌肉都有微微的震动。几秒钟之后又恢复如初。
而男人准备围绕着劣等人的车继续进行抱怨,女人用手指点了一下男人的鼻子,这一切才停止。
我想不清楚那个男人为何有如此尖锐的想法。
但我明白一个道理。
很多地方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接受着不规范的医疗,要带着后遗症活一辈子。接受着敷衍的教育环境,长大之后,对世界有了认知,才发现原来这些才真正影响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成为你口中的劣等人。
母亲是教师,父亲是工程师,孩子一路考上理科实验班,高中受父亲影响开始学IT,我们对IT有了认知,人家已经十年经验。
身边有个做营销的前辈,亲戚,没事和你点拨点拨理论,你的市场,品牌认知建立在大学毕业之前。给你打通了经脉,你再有针对性的学习实操,你就能做到同龄人想不到的事。你会拿到投资,组建一个团队,成为一个标杆。
从小有条件学自己喜欢的音乐,艺术,几万个小时的沉淀,自然而然带着时间的优势和其他人一起面对同样的专业。
这些就是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其实就已经足够好了。这些孩子拥有更多的思维去迎接机会。
就好像有的父母只懂得让你拿着pad背背单词,另外的一些会告诉你如何用pad看看这个世界。
良好的生长环境会给人带来多少客观的优势。性格,思维,视野。这些都会有节奏的转变成物质。
不能觉得自己牛逼,就瞧不起别人。你所拥有的成果,换一个人也同样可以,因为这个因很少取决于你是你。
当然也没有人会责怪一个自我优越的孩子不具备谦逊和善待他人的素养。
所以那个女人用手点了那个男人鼻子。算是最善意的粉刺。
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很多事物的走向是由自己控制,所以会有反思和自我教育。但也无法摆脱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所以很难的单纯的去认知一个人的好坏,是否牛逼。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教,要考虑人物的时代背景,生长环境才能读懂一个人物。
人在环境之中犹如水滴之于大海,只能在自己的界限内随波逐流,你觉得你的一切当真是靠你的努力?只有那一点微小的工作,才是通过个人努力做到的。还始终不要忘记感谢大家给你机会上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