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车里。
很长一段时间,我驱车回家,到达目的地后不会立刻下车,总是喜欢一个人待在车上,听着音乐或是广播,有时甚至想什么也不听,只是静静地坐在车上。
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很久,似乎觉得,只有在那独处的片刻,我才有喘息的机会,我才是我真正的自己,才是那个撕下生活面具的自己。
与绝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生活太忙,在单位,面对着领导、同事、下属;在家里,又面对自己的父母、妻子,角色的频繁切换,让人不禁感叹着活在世上实在太累。
按照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则是不断地协调着“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当“本我”长期压抑的时候,“自我”的本身就会陷入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于是可以理解,当面临着过于疲累的生活时,我们的“本我”欲望长期得不到宣泄和舒展,”自我”的人格便会逐渐走近崩溃的边沿。难怪前些日子听说有一则报道,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的贫穷会让一个人智商降低,会让人变笨。
除了因为生活太累外,生活的噪音、喧嚣也常常让一个人迷失方向。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等,各种各样披着现代科技外衣的繁杂信息,容易引起一个人产生错觉,自以为是在安静地、充实地吸收这些知识,实则上只是陷入了碎片化信息的陷阱中。
科学发现,当我们不断看手机“刷屏”时,脑海中便会产生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让我们的头脑产生短暂的宁静、愉悦感,这就很容易解释一个生性好动的小女孩为什么在不断“刷”微博、朋友圈的时候,总可以静静地、听话地待在座位上。
其实,这是我们头脑中“多巴胺”对我们的欺骗。
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当我们无所事事,我们习惯于抽出我们的手机或是IPAD,然后紧紧的盯着不动,以此度过这段无聊的的时光。这段时间里,我们被动地接受众多零散的碎片知识,却没有深入思考加工,实质上我们把时间都放在追求这种“多巴胺”的欺骗上,却忽略了自己本来应该有的独自思考、判断。
当所有无聊的机会都被高科技所剥夺时,我们也同样丧失了可以用来思考,可以用来聆听自己心灵声音的时间。世界变得越喧嚣,我们就越要开辟出一片可以让我们安静反思的空间,真正实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无论是生活太累,还是干扰信息太多,都容易让自己失去思考的空间,适当的将自己从生活中抽离出来一段短暂的时光,可以让自己更好地感受自己的存在,更好的思考工作、生活。
如何从繁杂的生活中抽身而出?
身边有些朋友看了一些关于时间规划的书,他每天早上起来列一个时间表,然后想出各种各样的事情,把这个时间表的空间塞得满满的,以为这样才是充实、时间的利用效率高。
我不认同这种做法,我以为把自己的时间都塞满了,哪还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身边到底发生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到底在做着什么?
现在,我会在每天的日程表中特意安排半个小时以上的空白,什么事情也不做,只是在静静的思考或者休憩,利用这段时间我把自己隔离于整个世界之外。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但在我看来,这正是提升生活、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能够保证自己驾驭这所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不是成为时间的奴隶。
一个人坐在车里可以有休憩与思考的时间,如果不敢时间的话,别忙着下车,让自己有独待一会的时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