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山

作者: M王庆华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06:02 被阅读17次

二十多年前,去过苍马山一次,记忆已经十分模糊,只记得山比较矮,山上有很多石头,其他没什么印象了。知道苍马山相邻的冠山,是因为业务上的关系,经常到冠山附近,一直没有登过冠山,总觉得有点过意不去似的,于是乘着周末的时间,带着女儿去领略一下冠山风光。

通往冠山的道路修的非常平坦,驱车可以直到山门。可能是季节的关系,游客很少,稀稀落落的门可罗雀。进的山门,就看见有春秋时期尹善的塑像,据说他曾经来此布道,并修建了三清阁。此外,还有张良、徐庶都曾经隐居于此。这么多位历史名人青睐此山,我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些敬畏之意。

通常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人文景观,总会尽力做到“复古则如古”,去模仿古时的风貌。冠山给人的感觉是并不避讳在悠远的历史沉淀中总会夹杂一丝现代气息,但那种朴实、淡雅、自然、简约的风格让人觉得完全承袭了道教名山的遗风,有大道至简的味道。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缓缓前行,路上经过灵宫殿、七真殿、三清殿等,都建的十分狭小,香火清淡,倒是沿途不时传来的古筝之声,给冠山平添了一股清幽的气氛。有一段青砖铺成的小路直通长春观,观前有一石碑,清康熙年间所立,为重修长春观碑记。有“沂郡名山,东南诸峰,临壑优美,望之巍然而深秀”字样。另有两株千年银杏树,相传为尹善、徐庶手植。南植株曾毁于战乱,后又重生新枝,枝叶繁茂而柔韧,毫无龙钟之态。长春观建的位置颇高,自门前至道观有百余台阶,坡度极陡峭,在海拔并不算高的冠山中有些突兀之感,或许是建观之人刻意为之吧。观内乐声隐隐,香气袅袅、布置简约质朴,只见一名据说是河南籍的道士安闲的立在那里,倒也衬托得道观清韵雅致。

长春观后为演武山,演武山西南方向即为冠山主峰,有一胜景“仙人洞”。通往“仙人洞”的道路都是采用山石垒砌,山阴处多松柏,苍色绵延不绝,山阳面则杂树丛生,有松树、栗树、槐树等,浓荫匝地。沿石板拾级而上,上十数台阶便又是一段平坦的道路,一路相互交替,让人尽情感受景物之美,而无登山之苦,简直如同闲庭信步一般。走上一段路总会有一股小溪水汩汩流出,与山树草木相伴相依,令人赏心悦目,真是放松自我的好去处。不知不觉就到了“仙人洞”,相传尹善、徐庶、张良等数名高人都在此修炼成仙。"仙人洞"而上就是冠山主峰,主峰若凤凰之冠而得名。好似在平坦之处忽然生出无数怪石一般,山石岩岩,笔直而上,几无路可寻,在一块石上刻有“冠山胜景”,由此极目远眺只见群山相接,峰峦葱茏,山谷清秀,不禁让人游目骋怀、思绪万千。

等到走出山门,夕阳正慢慢西沉。一缕秋风吹过,不由一阵凉意袭来,心底竟然无缘由的起了一种苍凉,当下纷扰急促的生活状态让人无法驻足停留,短暂的心灵放飞着实让人无法完全释怀。近乎静止而唯我的那段历史如香火氤氲、无声无息、随时光而远逝。倘若时光倒流,又有几人能舍弃繁华,独享清幽呢?

相关文章

  • 冠山

    “冠山戴了帽,长工就睡觉”。这是小的时候父母教我的一句顺口溜。所谓冠山“戴帽”是指下雨前冠山云雾缭绕,恰似戴了一顶...

  • 冠山

    二十多年前,去过苍马山一次,记忆已经十分模糊,只记得山比较矮,山上有很多石头,其他没什么印象了。知道苍马山相邻的冠...

  • 游冠山

    风驰电赴冠山地,树逝路还别样季。 峰高坡陡行路难,山上山下感交替。 遗迹不知多少物?茂密丛林青带秘。 此刻心中积数...

  • 冠山随笔

    冠山的情怀应该在少年时期就已萌生,一晃快四十年了。 年少的我和伙伴们早早的延着公路来到冠山脚下,碎石小路蜿蜒曲折,...

  • 冠豸山

    我不敢正视你的秀丽 惮于魂魄被幽禁于此 单双顶引颈相思 泪决石门成湖映月 寿星笑痴。 何人参禅 一线天中 白云苍狗...

  • 冠豸山

    中秋过后的一个小雨天,大概已有数月未见雨了,这许多时日的艳阳高照,终要告一段落。一大清早,我赶往厦门站,今...

  • 登冠山

    暑日登冠山,行路推车观。 片景皆青色,山道曲折环。 当知下山易,且懂上山难。 诚心拜诸佛,望得功果还。

  • 冠 豸 山

    冠 豸 山

  • 冠豸山

    冠豸山

  • 冠山行

    冠山行 文\四季春 同窗结伴冠山行, 庙宇伏身拜神灵。 书院瞻仰有为者, 文昌孔子三鞠躬。 道旁树下摘桑葚, 农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冠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bd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