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一四)
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宋人《咏梅花帐》云:“呼童细扫潇湘簟,犹恐残花落枕旁。”有认真为假而妙者。宋人《雪中观妓》云:“恰似春风三月半,杨花飞处牡丹开。”元人《美人梳头》云:“红雪忽生池上影,乌云半卷镜中天。”
《宿华山》,实是【唐】吴融《秋夕楼居 》 :“月里青山淡如画,露中黄叶飒然秋。危栏倚遍都无寐,只恐星河堕入楼。”
潇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合称,后泛指湖南全省。潇,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水河;湘,指的是横贯湖南的河流,湘江。潇湘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山经》:“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浦。”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自宋以来,人们多以“三湘”代指湖南。此后,潇湘一词广为流传,并不断赋予新内容,作为美的象征,如用作词牌《潇湘神》、戏曲《潇湘夜雨》、琴曲《潇湘水云》等,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设置了一个潇湘馆。
簟,音:diàn。释义:竹席。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文学反映之现实不是对生活描红,作品逼真不等于是镜像。艺术的“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艺术的“假定”是一种创造。这涉及到文学创作中的虚构问题。“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和“有认真为假而妙者”,妙在何处?妙在准确把握了虚构的“度”:离生活太远,则可能导致虚假;过于贴近生活,则拘泥于生活细节,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