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灵瑞分会每日优赞
习医笔记 ▍水气病方论(2)

习医笔记 ▍水气病方论(2)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8-19 00:06 被阅读0次

【题记】

本系列笔记是本人阅读各种中医著作的笔记,一些观点与现下通行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甚至相互之间意见也不统一;所录方剂很多是有关医生的经验方,实际效果无法验证,切不可照搬照抄,否则后果自负。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想主要是看著作者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其合理之处,能否自圆其说,从而启发培养自身的中医思维,加深对中医的理解,而不是盲目崇拜。

三、五苓散

五苓散通过清热利尿排除心下有水。

处方:茯苓4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白术30克,桂枝30克

单纯的渴,喝水之后就不渴了,感觉到渴,喝水以后还是渴,这是消渴。消渴证,欲饮,但水入即吐。因为胃里有水气,故饮水即吐,欲饮则说明微热,这是一对矛盾,用五苓散。根据张仲景的经验,这种消渴一般是太阳病发汗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太阳病发汗太过,津液耗散严重,所以肠中干燥(胃中干),排异不彻底,故烦躁不得眠。津液丧失严重,造成供血不足,胃功能下降,想喝水,这时不能暴饮,要一次少喝,多喝几次,避免伤胃。“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清热利尿,以利小便来排异。茯苓将机体组织内部的水气通过尿液排出去,猪苓泻膀胱合肾脏中的水气,泽泻消三焦停水,白术健脾消肿利小便,桂枝通阳化气,行血加快循环,助四药利水。下面的水气出去了,胃里的水气才能打开通道,才能将水喝下去,才不会吐,喝了水才能止渴。

四、猪苓汤

辩证:急性肾炎,脉浮,发热汗出,能喝水但不解渴,小便不利,或血尿或水肿,尿痛。

配方:猪苓35克,茯苓40克,泽泻30克,滑石30克,阿胶30克。

猪苓、茯苓、泽泻利小便,滑石治尿涩痛,阿胶治血尿。猪苓汤清热解毒,消肿利窍,泻膀胱尿潴留。

五、苓桂甘枣汤

辩证:奔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茯苓利小便,泻下焦蓄水;桂枝通阳化气,温下焦,助茯苓利水;甘草通血利脉,缓急;大枣除肠中癖气。

六、茯苓四逆汤

辩证:四肢厥逆,没有发热,下利。

少阴病水气内停,循环障碍,导致功能低落,肠供血不足。

茯苓四逆汤:茯苓40克,党参30克,甘草15克,附子15克,干姜13克。

甘草治水,人参、附子补阳气,干姜止泻。

相关文章

  • 三胡堂中医故事会 第63集

    郭生白纵论停饮和水气病的理法方药 ----化裁五方包揽积液病 本文梳理了郭老有关水气病和停饮病的论述。 郭老说,“...

  •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论七首 脉证五条 方八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

  • 经方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正如黄煌教授所说但求其真,不求其全。送给2023年的自己,经方伤寒论所需要研究的东...

  • 论医与病

    自己很少去医院看病,只是想省点时间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也养成了有病坚持坚持就过去了的习惯。 直至爷爷...

  • 习医日记2

    如果按中医学界的习惯划分,我大概得算作是“学院派”里的一个虾米。我是医学院的小学生,自然算作“学院派”。可细细想来...

  • 四大奥论

    四大奥论 尝历览诸家方论。探求医之妙理。复读佛书。见经中多引医为喻。有云医善巧方。普救一切人。则知医之心。即佛之心...

  • 湖南省交通医院——关爱儿童更关心你

    古人刘畴《幼幼新书·自序》曰:“未医彼病,先医勘心。” 《医工论》里也说,“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作为...

  • 关爱生命 为民解忧——湖南省交通医院

    古人刘畴《幼幼新书·自序》曰:“未医彼病,先医勘心。” 《医工论》里也说,“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作为...

  • 关爱生命 为民解忧——湖南省交通医院

    古人刘畴《幼幼新书·自序》曰:“未医彼病,先医勘心。” 《医工论》里也说,“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作为...

  • 湖南省交通医院——关爱儿童更关心你

    古人刘畴《幼幼新书·自序》曰:“未医彼病,先医勘心。” 《医工论》里也说,“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作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医笔记 ▍水气病方论(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hu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