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需要专注一致,一经打断,要想找回思路上的流畅度,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从给自己下了100天的挑战书,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时间,发现每天能拿出整块时间专注极其不易。
以前上学,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的时间表,几点上课,几点吃饭,几点晚修,一目了然,因此并没有感觉到时间被碎片化。
踏入社会后,时间却变成了一地鸡毛。
——外界新鲜花样变多,人的关注点被分散,没有人像老师一样要求你,监督你,自律全靠自己;
——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或挣扎在生存边缘,你对时间会有更高的要求,但如果你生活在二线以下城市或生活无忧稳定,有可能你会因此也变得散漫,环境影响着你的成长速度;
——随着手机的快速发展,功能日新月异,更是让许多人在空闲时间摸手机多过翻开书;
——我们除了照顾家庭小孩,有时朋友聚会,一个电话的嘘寒问暖,生活杂事,都会随时让你的时间碎片化。
时间碎片化无法避免,那我们是不是就无可为呢?只能拿起手机刷刷刷呢?
不是!充实利用碎片化时间,也能让我们有所积累。
1、分析自我时间分布特点,让软性时间变刚性。
刚性是指用碎片时间做固定的事情,而非随性安排。当你知道要去干什么的时候,自然不会拿起手机乱刷。
工作日时间相对比较规律,回忆过去一周,自己是如何度过工作外时间的,找到碎片时间,把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安排进去,不管安排是否妥当,先坚持一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6491/cd4d4b52f1b75b6f.jpg)
休息日可提前一天或当天早上,安排好自己今天必做的三项事情,每当自己想刷机时,调出计划,起身行动。
2、每周总结
学习方式有很多,音频、阅读、背诵等等,刚开始利用碎片时间时,可能会安排了不合适的学习方式,碎片时间的高效利用取决于你当前所处的环境,因此,通过一周的践行,可以明确哪种学习方式用于哪块碎片时间更恰当,如开车的时候可以听音频,却不能阅读。由此,形成PDCA良性循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别人在同样的时间努力,还比我们会努力。
当然,我们不能只关注碎片时间,整块专注时间才是人生逆袭的关键。
通过分析自我时间后,把琐碎事情放在碎片时间处理,尽可能挤出整块专注时间,这才是重中之重。
很多人喜欢在专注前,准备仪式感,给自己冲杯花茶,整理好书桌等等,有时候一磨蹭可能已经过去了半小时。因此,时刻关注时间去向,我们会发现自己有许多时间黑洞。
专注时屏蔽外界干扰,去一个适合自己高效专注的环境,也更有利于整块时间的利用。
时间是自己的,不要允许任何事或人动摇它,去充实碎片时间,抓住整块专注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学过的知识会过时,会遗忘,但在努力过程中学会的处世态度和做事习惯,都会留在骨子里,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06491/6e8614f861dd632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