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读《黄帝内经》素问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9——司天之数有余的情况

读《黄帝内经》素问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9——司天之数有余的情况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2-10-24 14:06 被阅读0次

(原文)

帝曰:迁正早晚,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萎,闭塞,失溺小便数。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复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犹不去,民病痹厥,阳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疠晚发。

(解读)

帝曰:迁正早晚,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黄帝说:对于迁正早晚的问题,你已将它的意义告知了我,还想听听有关退位的情况,你能给我讲明白吗?

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岐伯说:所谓不退位,就是指司天之数不尽,也就是司天之数有余,名叫复布政,所以也叫再治天,是由于司天之气有余,依然如故而不得退位的缘故。

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厥阴风木不退位时,则大风早起,时雨不得降下,湿令不能施化,人们易患温疫,斑偏废,风病发生,普遍出现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在内而心烦,咽喉干燥,口渴引饮等病。

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少阴君火不退位时,则温暖之气发生于春冬季节,蛰虫早期出现,草木提前发芽生长,人们易患隔热咽干,血液外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等病。

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萎,闭塞,失溺小便数。太阴湿土不退位时,则寒冷与暑热不时发生,尘埃昏暗弥布天空,湿令不去,人们易患四肢少力,饮食不下,泄泻如注,小便淋沥,腹满,足胫寒冷,阴萎,大便闭塞,小便失禁或小便频数等病。

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少阳相火不退位时,则炎热的气候发生于春季,由于暑热在后期布化,故冬季温暖而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现,人们易患少气、寒热交替发作、便血、上部发热、小腹坚硬而胀满、小便赤甚至血液外溢等病。

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阳明燥金不退位时,则春天发生清冷之气,草木繁荣推迟,寒气与热气相间发作。人们易患呕吐,暴发泄泻,饮食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能举动,头目眩晕等病。

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复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犹不去,民病痹厥,阳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疠晚发。太阳寒水不退位时,则春季又发生寒冷的气候,冰雹降下,阴沉之气昏暗覆盖,至二之气时,寒气尚未退去,人们易患寒痹厥逆,阴痿不用,小便失禁,腰膝皆痛等病,温疠之发作较晚。

今天学习了司天之数有余的情况。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黄帝内经》素问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9——司天之数有余的情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krwartx.html